新华网武汉10月31日电(记者罗鑫 廖君)31日,由中国工程院、德国科学与工程院和武汉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德智能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武汉闭幕。
当天也是首个“世界城市日”,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本届主题是“城市转型与发展”。
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2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会聚武汉,围绕智能城市建设进行研讨,探寻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勾勒未来智能城市蓝图。
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全球城市化的步伐正在逐渐加速,城市带给人们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一半,这一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至60%,无序扩张导致的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加快智能城市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符合当今世界城市发展趋势。
“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模样?应该是智能技术融入每一栋建筑、每一辆交通工具乃至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利用这些技术充分优化社会资源分配,提高社会运转效率,打造一个个更为宜居、经济和稳定的智能城市。”德国科学与工程院教授马科斯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说,全球城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近年来方兴未艾,目前已初具智能城市雏形。2013年,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未来世界趋势的报告称,目前世界正处于重大技术变革中,这些技术所涉及的是新制造、新能源和智能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智能城市已成为近年兴起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新趋势,不仅可以激发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和高效。
欧盟代表菲利普教授在智能城市发展展望的演讲中说,智能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广泛,既包括信息环境、产业发展、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交通与物流,也包括城市环境、智能城市医疗和城市安全等方面。中国未来智能城市发展的潜力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届时,智能城市建设将可以很好地解决人口增长、交通拥堵带来的问题。
潘云鹤说,中国政府对智能城市的建设日益重视。目前全国超过300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并且有些城市正逐步加大投资额,规划和建设呈现出中国城市管理的特点,比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投资占比较大等。中国力图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中国中部城市武汉作为国家科技部和住建部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近年来立足科教优势,构建智慧应用、智慧产业、智慧运行三大体系,打造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目前,已实施智慧市政、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15个专项规划,城市治理能力越来越现代化。
“建立全国首个特大城市及城市地上、地表、地下一体化的三维模型,初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智能感知、分析、服务及决策;利用城市视频网络和人脸识别提高重特大要案破率,武汉正在经历智能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和便利。”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贾耀斌说。
研讨会上,武汉、杭州、大连等地的政府官员纷纷表示,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在智能城市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希望学习借鉴这些城市智能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期望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发展机遇。
针对智能城市建设涉及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专家不少建议,在未来智能城市发展中,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需防范相关风险,加强安保系统建设,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建立公民隐私安全保护责任体系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