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京津冀地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11月29日至30日,由河北省地质学会与北京地质学会、天津地质学会、石家庄经济学院共同发起的“京津冀地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层论坛”在石家庄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0余位院士和专家学者就京津冀地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京津冀地下有20个“漏斗”

“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域漏斗已有20多个,面积达7万平方千米,形势十分严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副主任郝爱兵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地壳稳定性较差。京津冀三地沉降区面积达9万平方千米,年沉降速率大于30毫米的严重沉降区面积约2.53万平方千米,部分地区年最大沉降量达160毫米。

2015年重点项目具体有:京津唐重点规划建设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京张重点规划建设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冀中南重点规划建设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华北平原重点地区地面沉降调查;京津冀地区地质环境综合监测;滹沱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严重污染区水文地质调查;华北平原典型地段地球关键带生态地质综合调查试点。“2015-2020年,在京津冀三地开展地质调查项目的总概算是5亿元,2015年安排8250万元。”郝爱兵说。

协同发展重在统一规划

京津冀主体同属于华北平原,西以太行山为屏障,北以燕山为界,东临黄海、渤海,南与黄河北域相邻。京津冀地区,在自然条件上是不可分割的,同气候条件(半干旱地区)、同一大水系海河流域为主体的地表、地下水系网络系统,在防灾、开发资源方面也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卢耀如表示,由地下水面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包气带增大,增加砂土层的自身沉降压缩,产生地面沉降。

沉降较快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平原的东光、武强、献县、河间、任丘、南宫、鸡泽、平乡、衡水、沧州西北部、唐海等沉降中心。

卢耀如表示,河北平原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产生地面沉降,也密切影响到正常的地下水的水动力条件,使地下水漏斗、沉降中心地带,相对水的循环活动不积极,成为地下水的运动末端的化学成份聚集变化带,导致地下水质恶化。

“今后统一规划中,应当体现协同发展、利益共享、防灾减灾相协调。”卢耀如表示,北京要控制摊饼式发展;天津也要控制超重发展,加剧地面沉降与水资源不足;河北避免接受转移污染产业,增加环境恶化。“各地发展,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应当更加重视各地发展所产生的区域性综合效应。”

卢耀如建议,建立京津冀合作委员会。“目的在于沟通三省市各地区及邻区、省,有密切影响的有关大规模开发工程的环境效应,以及有关灾害链共同防治与建立预警的机制,是协同合作的问题,这方面包括有关行政领导及地质、水利、环境、发改委等方面战略决策的专家。”

轨道线地面沉降更敏感

华北平原是我国地面沉降连片分布范围最大的地区,其中又以京津冀地区表现最为突出。2012年华北平原沉降速率大于20毫米的面积达1.75万平方千米,约占总沉降面积的14.3%。沉降速率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平原区东部和北部,天津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和静海县,河北中部平原,以及鲁北平原的德州市、滨州市和东营市。“华北平原主要沉降区中有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沧州渤海新区等重大工程正在建设中,应该对这些工程建设区的地面沉降加强监测与预警,切实保障这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与运转。”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白晋斌表示,轨道交通一体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硬件条件,2-3年时间内将北京地铁M6线引入廊坊燕郊;3-5年时间内,将北京轻轨L2线引入廊坊市区,并着手规划北京、天津、廊坊城区通往北京新机场的轨道交通。“轨道对地面沉降非常敏感。”白晋斌说,无砟轨道线下结构物的沉降要求为,桥梁沉降不大于2厘米,相邻墩台沉降差不超过0.5毫米,每20米沉降差不超过2厘米,路基沉降不大于3毫米。“这个标准近乎‘苛刻’,这样的标准才能确保日后的安全。”“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在区域联动的同时还应加强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白晋斌建议,轨道交通沿线在加强沉降监测的同时还应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避免大规模堆载和基坑降水施工。轨道交通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都应充分考虑区域地面沉降因素,规避风险,确保安全。

开发浅层地热实现节能减排

“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温)能为建筑物供热、制冷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中国地调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王秉忱表示,经计算,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冬季供热潜力约为857万吨标煤,约可为7.21亿平方米建筑供暖。

据勘查,河北省山前平原、山间盆地适宜水源热泵的开发利用,中东部平原适合水源、地源两种热泵的开发利用,滨海平原适合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山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适宜性较差。水源热泵适宜区面积3.9万平方千米,约占平原区总面积的50%、占全省面积的20.5%。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现有浅层地温能利用项目202个,建筑面积920多万平方米,其中利用水源热泵的占88.21%,以公共建筑为主。“京津冀三地总的来看存在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以解决。”王秉忱表示,共性问题主要包括工程前期未进行浅层地热能资源勘查评价;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撑;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对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等等。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