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建成全省第一所村级文化馆
当年在大淀头村插队的北京知青中有4位成了全国名诗人
■保定青年诗人参观白洋淀诗群纪念馆。 本报记者 石英杰 摄
本报讯(记者 石英杰)保定安新县大淀头本来是白洋淀内一个并不出名的小渔村,因为在这里插队的芒克、多多等4名北京知青成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白洋淀诗群”主将而吸引了海内外大量作家诗人和文化研究者。日前,安新县依托这个难得的文化资源,在村里建成了我省第一所村级文化馆暨白洋淀诗群纪念馆。
日前,保定市青年诗人学会组织30多名诗人参观了大淀头村文化馆暨白洋淀诗群纪念馆。大家看到,展厅内陈设着这些前辈诗人当年使用过的网包、梭子等捕鱼织网的工具以及生活劳动的老照片。“上世纪60年代末,姜世伟到村里插队时,大家管他叫‘猴子’,后来他用猴子的英语单词的汉语谐音做了笔名‘芒克’。”该村村干部朱仁子告诉记者。
据了解,大淀头村位于白洋淀四门堤畔,是安新县白洋淀景区首批旅游文化村,也是现代文学流派“白洋淀诗群”的发祥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白洋淀诗群”诗人芒克、多多、根子、林莽在该村插队生活、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
安新县文广新局局长王迦樑介绍,安新县制定了“美丽乡村”3年建设计划,全力打造白洋淀45个水区村。白洋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众多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村庄来历等资源。仅在文学方面就养育了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白洋淀诗群。该局利用这些资源在文化底蕴丰厚的部分水区村复原建设历史文物遗址,以圈头为中心的非遗文化、以端村为中心的苇制品文化、以王家寨为中心的民俗文化、以赵北口为中心的历史文化等四大村落群。进一步优化整合,突出重点,扶持水区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建设白洋淀文化生态长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