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石
砚的材质繁多,几乎能适用的材料都被文人墨客尝试用来制砚了,但使用时间最长,应用最广、数量最多、一直沿用至今的仍属石质砚。
最初,制砚用的石材并没特别讲究,古人拾到一块好的石头就可以用来做砚。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疆五月渡泸,在拉窄渡口安营扎寨,此地为砚石产地。一日,诸葛亮在水边捡到一块有七个眼的石头,他见石质细润,便制成砚台帐前使用,这就是十大名砚之一的苴却砚。
砚成书写必备品之后,人们对它的要求就高了。于是就有了采掘砚石的行业。自古以来,石砚得到了太多喜爱。然而,众人皆知砚既可使用又可赏玩,却不知石材得来十分不易。不管何种砚石,开采起来都十分艰难。砚石的开采不能用机械,只能手工开采,可以想象,古代的技术条件下,采石工人的艰辛是难以估量的。
端溪砚石的采掘是依石脉生长走向开采,初时在山的表面采掘,随着脉石的走向渐入山中而形成坑洞,有的达数百米深,因地势起伏变化石脉层不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洞口与洞底的高差有几十米之多。砚石采掘对工人技术要求很高,如果看不清石壁,摸不准石脉,就会把好砚材打成废品。
从古至今,端砚的老坑洞多在溪涧水底,因此只有在冬天水涸时才能进行开采。采石工人只能赤身裸体进入爬出,岁月累积,工人的汗水把洞口石料磨得乌墨发亮。开采时,每隔三数尺坐一工人,先用水罐把坑底水舀出,然后一面开凿一面把凿下的砚材向外传递。
四川金沙江砚石的采掘属于露天采掘,主要矿点位于金沙江边的悬崖峭壁上,从海拔两千三百多米的山顶沿着陡峭的羊肠小道走半个多小时到达仅有四、五见方的作业面上,先要清除和剥离表面的泥土层、风化层,然后一人扶着钢钎,另二人用大锤轮番捶打,一块凳面大小的石料要捶打几十下才能掉下。细小开裂的废料必须及时清除,经挑选的石料渐渐把工作面都堆满,几无立足之地,再把这些石料用背篓背着,沿着峭壁匍匐攀援,运往山外。
当今时代,更多人使用硬笔书写文字,墨汁也替代用砚磨墨,砚也远离了生活。电脑、打印机、签字笔代替文房四宝成为办公必需品,占据着办公室。
然而,国学与书法的复兴会逐渐带动砚文化的回归。另外,在艺术品市场上,名砚的拍卖价格一再创新高。2007年,清代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以96.8万元拍卖;2010年,康熙御制松花石龙马砚以425.6万元成交;同年,“乾隆御用”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
借用当代知名书画家梅墨生的话概括砚的价值,“砚从制作到铭刻,兼融了砚工匠人和文人墨客的情思才智,从选材造型,到刻制纹饰砚铭,乃至在书房里的被使用,一方砚石积淀了太久的历史风尘与文化气息。无论是被皇帝使用的宫廷用砚,还是文人名士珍玩过的名家用砚,背后的历史、故事总是令人神往。所以说,一方小小的砚石,就是一个个历史文化的小切片,折射着、透露着一段段文化的雅韵。”
链接·四大名砚
端砚,产自广东肇庆。其石质致密、坚实、细腻、滋润,发墨不损笔,可呵气研墨,有绚丽多彩的花纹。端砚的石眼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如眼镜一样的石核,莹莹有光,美丽可爱。
歙砚,产自安徽歙县。其石质坚韧,刚而不脆,柔而不娇,本色倩莹,纹理缜密,久磨无粉,发墨不耗墨,不吸水,不损笔。砚工按照天然纹理,因材施刀,有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雕刻精细,造型浑朴。
洮砚,产自甘肃洮州。其石材色多为鸭头绿和青灰色,纹理为丝,细腻如玉,色气秀润。易发墨,不损毫,好贮水,易洗涤。雕刻工艺上多采用镂空式,特别多以龙为题材,图案复杂逼真,主题感强,栩栩如生。
澄泥砚,产自河南洛阳。其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立体、半起胎、过通等品种。澄泥砚质地细腻,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