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近期宏观数据的披露,稳增长似乎有取代改革,再次成为政策主旨的意图。从近期各部委频频动作上看,似乎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如果将这些披着“稳增长”外衣,看似走回“下猛药”老路的刺激政策拆解开来,却也能不断从中理出改革的线索:无论是定向降准,还是尚未明朗的定向项目PSL;无论是力推PPP,将有盈利预期的公共基建项目推向市场,还是暂缓税收优惠清理,也都有对此前相关政策不当进行调整、补救的意图。当下的稳增长似乎因更多看做只是为经济“托底”。改革总难一蹴而就,中国似乎仍需要耐心。
最新公布的5月汇丰PMI初值继续走弱,景气指数继续处于收缩区间。
在此背景下,决策层再次开出了市场熟悉的“药方”——5月18日,国家发改委集中披露6个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等4项铁路建设项目以及2项城市轨道交通的近期建设规划,预计投资总额达到2435.77亿元;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又印发南京、南昌与呼和浩特3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额近2152亿元。3天内,有超过4500亿元的铁路交通投资获批复。
根据部分券商机构测算,今年要完成GDP增长7%的目标,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4万亿元。
这意味着第三个季度的基建投资将较第一季度明显回升。
定向支持呼之欲出
5月22日,发改委投资司人士对媒体表示政银企重大合作项目,有可能通过定向降准或PSL( 抵押补充贷款)的方式给予项目支持。
那么,基建项目的钱从哪里来?
过去几年,城投债为主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基建项目投资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经过几次融资平台清理后,城投债逐步淡出。
光大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曾对记者称:“地方政府债、项目专项债、PPP债是否能接过城投债的融资功能,目前还存很大变数,这将给基建投资带来不利影响。”
高盛近期的专项报告总结:地方政府支出面临国内房产市场下行调整严重影响土地出让收入,而这是地方政府主要的预算外收入来源;以及中央政府推行限制地方融资渠道的债务改革,指导甄别地方债务,限制地方融资平台借款等多种负面因素影响。
据光大证券统计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财政政策一改去年下半年以来偏紧格局,开始显著发力。4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从之前的个位数快速上升至30%以上,其中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等基建支出上升明显。
高盛判断面对地方政府支出能力和意愿均受影响的现状,中央政府可能采取一些措施包括支持地方融资、推广公私合营(PPP)项目,这也是最重要的融资模式;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地方融资平台融资留下一定余地,这样做有助于缓和财政改革的冲击;地方国有企业私有化,这能提供一定的支持,但力度不大。
就在5月15日,国务院转发了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对在2014年12月31日前已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合同并已放款,但合同尚未到期的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全面把控风险、落实信贷条件的前提下,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发放贷款,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停贷。
这一有前提的“力挺”地方融资平台已经被市场解读为决策层开始采取多种务实的方式化解难题。
“放松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款的部分限制,要求银行继续对平台在建项目放贷,允许已到期的平台贷款展期、修订借款合同或进行债务重组;支持政策性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估计今年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可能比去年高1万亿元;扩大PPP模式的使用规模和适用范围;允许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直接定向置换;以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和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步伐等。”汪涛表示。
不过,多数受访人士称,资金来源主力可能仍然主要是银行贷款,其次PPP以及吸引民资。
央行5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10.1%,预期11.9%,前值11.6;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079亿元,预期9030亿元,前值11800亿元。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776亿元。有分析称,4月7079亿元的信贷投放难以令人乐观,其中企业户中长期贷款仅有2776亿元,大幅回落到去年下半年的状态,表明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没有改观。
中信建投研究部专题组组长夏敏仁对记者称,“估计资金未来主要仍是银行贷款,并且去年以来多次降息已降低了贷款成本。”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先后3次降息与2次降准。
5月22日,发改委投资司人士对媒体表示政银企重大合作项目,有可能通过定向降准或PSL(抵押补充贷款)的方式给予项目支持。
夏敏仁预计,PPP模式融资成本不会太低。但他同时指出,短期这种项目融资模式不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政策走势还不是很明朗,民资仍持谨慎态度。
稳增长再现批量项目投放
由于地方政府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对地方债务的控制也更加严格,地方政府正面临融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确保基建投资资金到位对稳增长至关重要。
靠投资拉动经济复苏,已经从政策选项变成了政策选择。
5月汇丰PMI初值49.1,但仍低于市场49.3的预期。“数据显示出政府此前数度出台宽松政策并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效果但力度仍待加强。”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解读本月汇丰中国PMI初值时表示。
从分项数据上看,5月产出指数降至48.4,5个月来首次跌破荣枯线,为13个月来最低点;新订单指数微幅改善,较4月回升0.6个百分点,但内需依旧疲软。
高盛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速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意愿和能力。报告指出,中国政府较大一部分基建投资由地方政府完成。因为其他推动增长的因素表现不及预期,如今要达到增长目标可能就得显著加快基建投资。
来自发改委官方网站信息显示,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599.8亿元;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为204.4亿元;新建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529.37亿元;新建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为220.1亿元;新建徐州至淮安至盐城铁路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414.9亿元。此外,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因建设规划方案调整共增加投资467.2亿元。
随后5月20日,发改委印发南京、南昌、呼和浩特三地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5年~2021年),其中南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投资为1202.2 亿元,南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投资为610.9亿元,呼和浩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投资为338.81 亿元,总投资额近2152亿元。
“近期国家发改委或再度批复项目,释放需求空间。”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治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
“铁公基”一直是决策层稳增长的首选方案。2014年四季度前两个月,发改委共分七批集中批复铁路、机场等基建投资项目,累计投资额度已经超过9600亿元;2015年1月26日批复了三项大型基建,其中包括,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香格里拉至丽江公路以及杭州至南京高速公路浙江段改扩建工程,总投资逾268亿元。
这一幕就很容易让市场回想起与2008年、2012年时相似的场景。2008年金融危机后,当年第四季度开始4万亿元投资计划;2012年9月,发改委在两天之内批复25个轨道交通项目、20个其他交通仓储项目、1个能源管道工程项目和3个企业借用境外商业贷款项目之后,9月6日国家发改委又批复了11个基础设施项目。当时恰逢8月份PMI初值为47.8,创下9个月以来新低。
然而相比以往,截至目前,前期的基建项目投放却没有如预期收到托底经济增长的效果。
4 月基建投资数据表现疲软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0%,增速比1~3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4月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回落幅度较大,从24.5%降至16.1%。
根据民生证券的估算,全年7%的GDP增速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约56万亿元(13%的增速),一般来讲,(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5%左右。如果按照房地产投资3%和制造业投资7%的增速测算,需要的基建投资规模是14.8万亿元(33%的增速),而现在基建只有20.3%。
“这主要原因还是融资‘青黄不接’的问题没有解决。”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朱振鑫认为。数据显示,前4个月的全口径公共收入下降了8.3%,去年同期是增长14%。一方面,预算内资金已经从两位数的增速下滑到7.2%;另一方面,土地出让金下滑的风险正在加速凸显,一季度地方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了25%,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高达37.3%。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研报称,确保基建投资资金到位对稳增长至关重要。“决策层计划扩大基建投资规模,以抵消房地产下滑对经济的拖累。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对地方债务的控制也更加严格,地方政府正面临融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确保基建投资资金到位对稳增长至关重要。”汪涛解释称。
民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于同期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
2012
2013
民间
2014
全社会
数据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2015
(单位:%)
50
40
30
20
10
0
-10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