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在手机上安装了各种糖尿病管理软件(APP),它们真的能帮助患者很好地监测血糖吗?
新情况:糖尿病患者流行 下个APP来监督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达标率仅为26%,究其原因,大部分患者很难贯彻医生的饮食、运动和治疗方案,缺乏和医生沟通。糖尿病管理的APP手机软件似乎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据悉,我国针对糖尿病开发的监测软件已有100多款,通过手机软件,患者可以记录好饮食摄入、血糖波动以及药物治疗等各种信息,APP也会适时给出提醒。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著名内分泌科专家孙子林教授半个月前就下载了一款APP,目前已推荐50多位“老病患”使用,这些患者以外地居多,患者可以定期上传血糖数据,孙教授则在软件上给出指导。
不过孙子林也坦言,互联网医疗给病患和医生带来了不少利好,对病患的“自我管理”也起到较好监督,但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病患过度依赖这些软件的监控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各类移动软件品质参差不齐,有的是没有任何医学背景或任何医学专家参与的自主式开发,科学性、可靠性都没法把握。”孙子林说,进行血糖监测,环境温度不一样、滴入试纸中的血液量不一样,结果也完全不一样,“患者在利用各类软件‘自我管理’时,也应定期到医院寻找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糖监测。”
医生提醒:嘈杂环境也会让血糖上升
糖尿病某种程度上和遗传关系非常密切,那是不是说,如果患了2型糖尿病,最该怪的就是父母呢?
孙子林教授解释,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30年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是0.67%,现在的发病率已经升到了11.6%,成为世界第一的糖尿病大国。而仅仅是30年的时间,不能说我们的基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还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改变的外因在起作用。
关于糖尿病还有很多最新的研究,比如噪声也可能是诱发糖尿病的元凶之一。“如果久居嘈杂的环境,持续的噪音刺激会让人烦躁,也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情绪也会随之波动,神经会兴奋,此时体内激素会发生改变,脑垂体中很多升高血糖的激素就会增加,血糖也会随之升高。光污染也通过情绪,影响着血糖变化。”孙子林教授表示,这提示我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但也不能把外界的因素无限扩大,吃得多、动得少是非常确定的诱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如果你患了2型糖尿病,最该责怪的还是自己。
不规范注射会导致脂肪增生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但孙子林教授告诉记者,注射胰岛素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实际并不高。出现这种状况,其实错不在胰岛素。首先一个原因是中国糖尿病患者不愿意过早打胰岛素,拖到病情无法再拖才愿意打针,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普遍病情都很重,这是不利于控制血糖的客观因素。其次,有人觉得胰岛素“是药三分毒”,所以尽量减少用量。打完胰岛素之后也不去监测血糖,不知道血糖控制得如何,更谈不上调整用量了。再次,不少患者还认为打了胰岛素就可以了,啥都能吃了,饮食不控制,运动也不运动了,这也是不对的。
注射技术不规范,也是造成血糖达标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大医院也曾做过一项400个样本的调查,这400个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有53.1%出现了皮下脂肪增生的问题。一些患者会考虑到成本问题,所以针头并非一次性使用,一位外地患者甚至一个针头打了230次都没有换过;增生处痛感较低,注射更容易被接受,这都使皮下脂肪增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在皮下脂肪增生后产生硬结,该部位的胰岛素吸收会下降,吸收的时间也过长,进而会导致血糖控制的不稳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成本。
孙子林教授表示,胰岛素注射有很多细节要注意胖瘦、男女不同,注射的要点也不一样,比如说注射要不要捏皮这一项,也分不同情况,如果是肌肉壮实的小伙子,注射时就得捏皮,否则容易注射到肌肉中;使用的如果是较长的针头,也必须捏皮,且不能过早地松开皮褶。
另外,注射胰岛素还有几个共通的注意点:患者可以在腹部、手臂、大腿、臀部几个部位轮流注射,相近部位注射也需至少相隔1厘米;尽量选择锋利的针头,可减少注射疼痛;针头应尽量一次一用,以免影响剂量控制和造成感染。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