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国家政策预计将继续保持宽松 基建投资风口来临

来源: 证劵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并不乐观,特别是7月份全面衰退的经济数据更是让6月经济暂稳的好梦破碎。在去产能、降库存和高债务压力下,经济增长延续下行,中国经济“保7”困难重重,经济调结构面临阻力。在此背景下,为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国家政策预计将继续保持宽松,而基建投资也将由此重挑稳增长重任。

上半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螺旋式下行和二季度的弱企稳之后,成功守住了7%的GDP增速,但随着公布的7月份全面衰退的经济数据却让6月经济暂稳的好梦破碎,工业、投资、消费等数据全面跌破市场预期及前值,加之早前公布的不佳的PPI、PMI和进出口数据,经济复苏被证伪,经济下行压力仍旧较大。在此背景下,近期国家发布了多个重大项目包和推出万亿专项建设债券,借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来拉动下半年经济增长。

下半年基建投资将大幅提速

从历史惯例看,下半年地方投资无论是投资速度还是投资规模都会比上半年有明显提升,而今年下半年将更是如此。在当前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政府大概率将加强财政政策,而基建投资作为拉动GDP的主要动力,其投资增速有望提升。

在今年年初,有9个中西部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的额度。其中,湖北、湖南、陕西三省计划规模均不低于2.2万亿元,贵州、山西、内蒙古、吉林等四省份的计划规模均不低于1万亿元。此外,宁夏今年计划投资3680亿元,西藏也计划突破1300亿元。但据测算,上述9省份上半年完成的投资规模仅为计划规模的30%~40%左右。比如,宁夏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3680亿元,上半年完成了1267.09亿元。这或许意味着下半年还有剩余60%~70%的空间可以释放,而按此估算,仅这9省份就有超过7.5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释放。

与此同时,机构预计近期会有多项利好措施将陆续推出,如推出万亿专项建设债券、第二批PPP项目等。特别是专项建设债券,其推出势必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加速基建项目落地。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表示:“下半年,特别是年底的1~2个月有突击花钱的因素,所以全年来看,下半年投资要占大头。”

北京某投资机构也正在加大基建领域的配置力度,相关投资经理认为,“货币政策短期内虽然对冲经济疲弱,但经济若下行加大,稳增长的关键还得看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上半年基建投资比2014年还略微下降,说明基建投资的力度并不是很大,还留有很大的空间。”

资金导向或更具有结构化、针对性

不过,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基建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发行企业债是社会融资的主要形式。但从年初开始就呈现逐渐萎缩态势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一方面反映了内需的疲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内信贷资源比较丰富,但它们却难以充分进入实体经济。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债券市场近期频发的违约事件,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

华创证券宏观分析师余芽芳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中,预算内的投资增长较快,并且本月的财政支出增加不一定体现在本月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而基建投资主要受资金来源的制约,不解决资金瓶颈单靠政府投入将会比较困难。”因此,下半年除继续加大发行企业债外,降准、降息的频率增加也将是大概率事件,当然,引进民间资本、加大专项建设债券的推出也是解决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的测算,到目前为止,今年地方债置换规模共3万亿元,加上6千亿元的赤字,地方债总的净增量达到3.6万亿元。考虑到每年地方债的发行高峰都集中在三季度,预计今年也不例外。目前地方债已经发行1.4万亿元,按照3.6万亿元的净增量,后续还有超过2万亿元的发行量,而这些很可能集中在8~10月份发行。当然,在发改委日前制定的《项目收益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中,也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项目收益债券现行管理工作,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预留了空间。根据《办法》,项目收益债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建设,配合上述专项建设债,共同为项目推进提供资金保障,其中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是资金投向的重点领域,相关行业将受益。由于项目收益债券偿债来源主要为项目收入,财政补贴占比最高不超过50%,与此前城投债的政府隐性担保有明显区别,且在资金的用途上也有所限制,较城投债更为规范。

此外,PPP的社会资金与政府的合作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在其门户网站开辟了PPP项目库专栏,合计发布拟推广项目1041个,总投资额高达1.97万亿元。根据统计,这些项目投入资金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与公用事业环保方面。

16000亿水利、铁路项目投资落地

近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今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加快用地预审,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符合条件的用地项目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在今年国家拟新开工的60个重点铁路项目、27个重大水利项目中,上报的35个铁路项目、25个水利项目已全部完成用地预审,这意味着国家8000亿元铁路项目和8000亿元水利项目的“工程包”投资正在落地。

资金问题是影响基建投资的一大核心因素,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在“三大支柱”中,融资方式相对成熟完善,特别是PPP模式政策框架已基本成型的水利领域值得重点关注。从中长期规划看,“十三五”期间,水利投资将达2.2万亿,2014~2020年将陆续开工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短期来看,2015年水利投资规模有望超过2014年的4880亿,预期今年开工的27个项目中,上半年仅一项开工。

今年以来,水利部已经和国开行、农发行签署了战略协议。根据水利部与国开行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开行2015年将安排900亿元贷款,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专项过桥贷款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意见》则就农发行通过专项过桥贷款方式,为地方重大水利工程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提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

相对水利建设普遍采用PPP模式建设,由于铁路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国际上公认交通建设需要一定的超前性。再加上中国铁路网密度远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值,铁路投资有巨大市场空间。此外,铁路设备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要受益者,高铁出海及后期投放的加大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因此,做为轨道交通项目传统的批复旺季9月至12月,其下半年投资机会明显。而伴随2013~2014年多条铁路基建项目完工,设备进入交付周期也将带动下半年的市场需求。在投资机会方面可把握行业未来三条投资主线:1)整车车体方面,聚焦铁路改革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高铁出海机会;2)车辆配套部件方面,关注行业进口替代化及后市场投资机会;3)电气和信息化系统方面,行业的高成长及进口替代是关注焦点。而具体的投资标的选择上,除铁路建设龙头股外,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龙头鼎汉技术、成功布局高速铁路Wi-Fi系统的辉煌科技、轨道交通门系统龙头康尼机电等也值得关注。

公用事业领域PPP项目成亮点

目前,国家第二批PPP项目的申报和试点选择已经基本落地,结果将在近期公布。在今年6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按照要求,严格筛选上报适宜采用PPP模式的第二批备选示范项目,将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初步方案、以及PPP示范项目申报表和基本信息,于2015年7月15日前书面报送财政部。和第一批示范项目相比,这次财政部审批有了很大的提升,包括对项目资料和运作信息等都进行了一一核实,重点关注项目的落地问题,并组织专家验收。在审批上更严格,针对性也更强,避免了一些项目难以落地的情况。在此次通过评审入选的30个项目中,主要涉及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供暖和轨道交通等多个方面。

在发改委此前上线的PPP项目库中,环保类PPP项目数量最多,总计达到370个,数量上占比达到35%。环保PPP项目中水务PPP项目数量居首,且多为新增项目,而流域管理项目数量不多但投资规模较大。环保类PPP项目中,水务类项目,如污水处理、再生水、自来水等项目最多。诸如水务、垃圾处理等项目的单个项目投资额度相对较小,项目平均投资额度在3亿元左右,还有大量千万规模的小项目。安信证券表示,进入2015年,国家对于PPP的重视度正持续提高,频繁出台政策规范PPP发展,各地的PPP项目也在密集发布。因此,作为PPP模式推广的重点领域,环保行业有望迎来投资高潮。

与此同时,受密集出台的利好政策影响,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项目近期也是炙手可热。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4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如果按照综合管廊的设计模式,将这几种管道设计为一体,建设管廊长度约为37万公里左右,在不计算拆迁等成本的情况下,所需资金就将近4万亿元。目前来看,全国已有69个城市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因此,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巨额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答案就是“PPP模式”。

专家认为,采用“PPP模式”解决资金问题可谓一举三得,首先维护资金问题迎刃而解,地方财政压力不仅减小了,还会获得一定的收入。其次,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实现盈利。最重要的是,管廊将得到很好维护。而对于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可优先将特许经营权交给参建企业。机构普遍预计,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稳增长倒逼,城市地下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地下管网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管网材料、综合管廊工程等业务需求有望获得实质性扩容的机遇。

基建预期+国企改革水泥、钢铁表现不断

在国务院单独发文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改善城市地面景观,并要求各城市人民政府在管线普查基础上明确五年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后,这个利好被解读为是新一轮大规模基础建设开启信号,也成为了建材行业近期迎来的又一个重大利好。

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国多地水泥价格在淡季出现上涨,华东地区熟料价格连续上调,而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水泥价格也均出现反弹迹象,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了钢材市场,7月后钢价也迎来年内最大一波上涨行情。分析认为,钢铁、水泥等行业近期现货市场和股市双双回升,证明短期内宏观层面的利好让市场信心和对行业未来的预期回升,不过行业产能过剩的大势依旧未改变。从需求来看,各地项目一旦落实肯定会拉抬建材需求,但基础建设存在周期性,真正落实到市场需要3~5年时间。加上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各基建项目的配套资金能否落实、项目能否执行到位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改善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的现状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整体来看,虽然年中以来全国水泥市场的涨价消息不断,尤其近期价格持续微涨,但全国水泥市场价格总体仍然处于平稳状态,行业仍在低位运行。只不过在局部区域价格拉涨带动下,水泥价格上涨范围出现扩散。水泥板块的上涨逻辑在于企业普遍有反弹需求和价格上涨的弹性空间,四季度行业有望阶段性反转;水泥需求下行基本面整体趋弱,叠加了国有资产改革的大力推动。同时,预期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基建预期升温,结合目前水泥行业高集中度和较大的亏损面,这将有效改善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钢铁板块的投资逻辑基本与水泥行业一致,除国企改革因素外,随着重大工程包项目逐步展开(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3.3万亿基建投资),7月包括地产、基建投资在内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容乐观有助于强化基建刺激预期,这会拉动一定的钢铁需求。在国企改革思路上,宝钢集团和五矿集团具备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潜力,河北钢铁集团及本钢集团受益通过国企改革提高经营效率,此外华菱、重钢、杭钢及太钢不锈均有基础成为省属国企改革的试点。与此同时,近期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且这种贬值的长期性依然存在,因此这种情况有利于出口型钢铁企业利润的回升。投资上,可关注出口占比高或外矿依赖度低的包钢股份、大冶特钢、本钢板材、太钢不锈及抚顺特钢。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