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防猪价大起大落 四川多样生猪养殖模式规避风险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我最担心适时补栏不够,明年又会大起大落。”28日,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市场信息中心主任钱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年的监测发现,每年基本是6月底7月初猪价上涨,就是因为杀完年猪不及时补栏,直到春耕后才补导致。“这说明传统养殖模式亟待改变,也说明四川省适度规模养殖户还不够。只有规模户比重超过80%,才能有效抑制暴涨暴跌。”

四川作为全国生猪出栏大省,据该省生猪监测预警的监测显示:8月第3周,全省68个监测县肥猪价格一路上扬20周后首度回调,育肥猪均价每公斤下调0.07元。仔猪、后备母猪和猪肉市场零售价,涨幅也在萎缩。

事实上,“二师兄”在经历近18个月亏损后,终于在今年3月末触底反弹,缓慢上涨,7月1日起大幅上扬,但这种局面却仅仅持续了6周。

“这次猪价的下跌并非行情的拐点,而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短期内并不会出现猪价大起大落的情况。”钱亮认为,现在属于连续下跌20个月后的修复期,随着气温转凉、开学季临近,消费会有所恢复,猪价下跌空间有限。“但猪市继续大幅度涨下去的可能性也非常小,甚至可能出现短暂回调。”

钱亮进一步指出,随着“公司+农户”的新型生猪养殖模式在四川不断加大的发展力度,猪价将更难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对此表示赞同,由于散养户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在市场价格波动中选择盲目跟风,相对地,企业凭借资金、信息方面的优势,其行为也更加理性。“二者的合作有助于避免猪价大起大落局面的出现。”

“肉贱伤农,肉贵伤民”近几年猪肉价格频繁大起大落,始终跳不出“猪周期”怪圈。这意味着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亟待转型,发展适度规模是养殖业的必由之路。

“但是,适度规模不是要打掉农民养殖就业的饭碗,不是挤出效应,而是要让农民在养殖产业上升级,实现养殖致富。”姬光欣坦言。

来自四川遂宁市安居区的老吴过去一直在外打工,自打听说当地开展了一种“四六开”的生猪养殖模式后,便毅然回家养猪。老吴告诉记者,借助这种模式,他在去年那种生猪行情欠佳的情况下也赚到了钱,“在今年这种好行情下,我相信能有更大的收获!”

据了解,“四六开”模式,即由合作社组织,农户提供圈舍和劳力,当地的农业公司承担资金和风险,并提供猪苗、饲料、药物等,同时统一管理和提供技术服务。最后,在生猪出售后除去各项成本将剩余的利润,按养殖户占60%,公司占40%进行分红。

“我们昭化2万多生猪养殖户最怕的就是猪价‘过山车’行情。”来自广元市昭化区的养猪大户老金告诉记者,为此在多年的养猪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了一种全新模式——“1211”生猪委托养殖模式:1栋圈、2夫妻、年出栏1000头、利润10万元。“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这些农户和当地公司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去年是我们生猪养殖业非常艰难的一年,若不是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估计我们公司很难撑过来。”四川省西充县远达公司董事长何金蓉告诉记者,生猪目标价格保险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专门将四川作为试点的人财保险出台的一种保险形式,以此来保障养殖户的正常经营。

此外,四川省南充、自贡等地也结合了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养殖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合作,开创了各具特色的生猪代养模式。

据了解,目前四川生猪养殖的适度规模户比例已经达到了52%,高于全国48%的规模户比重,而且这一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扩大。(刘彦君 魏刚)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