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欢
拥有16人以上编制的救援队、驻扎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占地60平方米以上、配备除颤仪等急救设备……昨天,北京市红十字会在“2015年紧急救援志愿服务站”建设推进工作会上公布了图文并茂的“建站操作指南”。年内,本市有望再添40个新站点,借这一阵地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技能。
至少配16名救援队员
根据首都紧急救援志愿服务站建站要求,每个服务站的标配包括:面积60至100平方米的建筑物首层独立区域,且分为紧急救援区和宣教动员区两个区域。其中,紧急救援区须设置应急柜,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急救箱、担架等急救设备。急救设备须安放在服务大厅等人员密集区域,邻近消火栓,遇突发事件时便于取用。
同时,每个服务站还将组建一支16人或32人编制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每名队员都必须接受过反恐应急、自救互救、心理干预等培训,并取得急救员证书,持证上岗。服务站未来将落脚在学校、企业、景区等人群密集场所,城市重点地区,窗口服务单位及全国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等地点。
新站配老师教学除颤
针对本报曾报道过的公共场所除颤仪形同虚设的问题,市红十字会此番也给出了对策。指南中明确规定,新建站在前半年里,将由区县红十字会安排师资力量每两周到服务站开展除颤仪使用等相关培训,并协助建站单位制定培训、演练和救援等工作计划。
此外,在保持16名持证救援队员编制的基础上,服务站建站单位还须组织其员工参加16学时的初级急救员培训,且力争5年内实现本单位持证人数不低于员工总数的3.5%,重点岗位不低于5%。与此同时,服务站还是群众应急培训基地,将承担起向周边公众进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技能培训的任务。
市红十字会每年将对建站单位组织不定期督查及年终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站点将进行通报,情况严重的将予以撤销。
第二批站点启动建设
“第二批服务站建设项目现已启动,我们力争让服务站总数在年内达到60至70家。”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燕君透露,下一批服务站的建设将选点在雍和宫、国家大剧院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地铁线路也将纳入建站考虑范围。“明年市红十字会将力争把服务站建设工作列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惠民项目中。”
本市计划5年内设立10个服务站标杆,建立上百个服务站,培育上千名“服务骨干”,形成上万人规模的反恐、应急志愿者队伍。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