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成果
买两罐赠一罐,买900克赠200克,满1000元赠小推车……国庆长假临近,走进省会多家超市卖场婴幼儿奶粉销售区,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价格竞争的“气息”弥漫在各大奶粉品牌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激烈的价格战正从婴幼儿奶粉蔓延到液态奶——买牛奶送电影票,买一箱赠一箱,第二件半价……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原奶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造成。
在价格战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我省乳企也面临着寻找调整结构新出路的新考验。
价格战覆盖奶粉和液态奶领域,部分乳企产品降价10%-15%
“君乐宝每日活菌第二件5折,沙棘酸奶5包装只要8.5元,益生菌量贩装10包只要15元……”9月28日,在省会永辉超市怀特店牛奶专区,仅君乐宝一个专柜前,多个优惠品种就让市民郭女士挑得眼花缭乱。
记者在超市牛奶专区看到,各种满减、折扣、买赠的促销海报令人应接不暇,几乎找不到没有促销活动的牛奶产品。
而在奶粉专区,不少消费者也感到奶粉价格越来越亲民了。一位年轻妈妈正在比较各大品牌奶粉的价格,她告诉记者,儿子今年两岁,平时喝的奶粉一直是从国外海淘的,现在她发现超市里奶粉价格并不比海淘贵,再赶上过节促销就更划算了,所以正打算挑选一种给儿子换换奶粉。
不仅仅是实体超市中的奶粉和液态奶卷入了价格战,就连网络直销的奶粉也呈同样趋势。长期购买网售进口奶粉的省会市民王女士,最近刚给女儿购买了6罐可瑞康3段奶粉,平时要1140元,而此次却只花了714元。
奶粉、液态奶普遍走起低价亲民路线,尽管不排除中秋、国庆“双节”促销的实际情况,但也意味着价格战的硝烟已从奶粉蔓延至液态奶领域,并成为许多乳企的共同选择。我省一家本土乳企介绍,早在三四个月之前,公司便已有多个液态奶品种下调了价格,降价幅度为10%-15%。有的企业产品售价虽未下调,但促销活动越来越频繁,覆盖品种越来越多,促销力度越来越大,无一不是乳企价格“放低姿态”、步入“平价时代”的表现。
价格战的激烈,还直接反映在乳企的半年报上。国内多家乳企先后交出的上半年战绩中,陷入奶粉价格战的贝因美、澳优乳业、合生元等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或下滑。其中有企业表示,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针对原有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系列主动展开了折价促销。
原奶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竞争压力让乳企纷纷选择价格战
奶粉、液态奶为何纷纷走起亲民路线?终端消费产品价格下降与原料价格下降息息相关,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不断蔓延的价格战与原奶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同时进口需求萎缩密不可分。
今年4月,欧盟正式取消执行了30多年的牛奶生产配额制,荷兰、爱尔兰、德国等国家牛奶产量激增导致市场产能供应过剩,有专家预计,这将带动今年全球牛奶供应量上升2%至4%,牛奶价格也将因此跌至五年新低。目前,全球原奶主要供应地新西兰、欧盟的原奶价格跌幅已经达30%至40%。
进口原奶产能激增、价格下降,对国内奶源也产生了一定的传导效应,国内原奶的价格也有所下降。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的数据显示,9月份第3周我国生鲜乳价格环比持平,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43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但同比却下降了12.5%。
原奶产能过剩、价格下降,而需求却在萎缩。据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省液态奶和奶粉共进口46批次、3195.5吨,同比分别下降13.2%、62.09%。专家分析,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少企业仍在消化此前大量囤积的进口货源,企业吸取教训不愿再大量进货,尤其是在收购价处在下跌通道时。
原奶的过剩和降价,使得不少国外品牌奶粉也纷纷开始降价,这让国内乳企压力陡增,不得不展开价格战。
进口奶冲击不减、国内竞争日趋加剧,乳企亟需寻求新出路
面对进口奶冲击不减、国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乳企卷入价格战。除了拼价格,今天的奶业市场中,乳企真的没有更好的出路?
业内专家认为,无论激烈与否,竞争将永远持续,因此,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乳企抗风险能力才是长远之策,而这种调整也应成为乳企常态。
“这是巴氏奶,采用75℃到85℃的巴氏低温杀菌工艺,在保证牛奶能被安全饮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质和营养,更利于钙质的吸收……”华夏畜牧(三河)有限公司董事长邵祈介绍,企业生产的“万得妙”巴氏奶现在北京各大商超都很畅销。
由于巴氏奶具备无添加、原汁原味和保持活性因子的鲜明优势,目前在英、美、韩、日、加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量占整个乳品消费的90%以上,而在我国,巴氏奶只占乳品消费的20%左右。
“这恰恰是我省乳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的巨大空间。”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巴氏奶在生产后到消费前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冷链配送,且保存期只有3-7天,因此在本土市场,河北乳企将比进口乳品和外地乳企更有竞争力。
此外,袁运生还提到,今年市场上流行起来的低温奶也是我省一些乳企产品中的销售“黑马”甚至顶梁柱,这也是乳企调整产品结果的一个新方向。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不少乳企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而酸奶、乳酸菌饮料等功能性产品则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这对我省乳企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启示。
有专家建议,乳企产品结构调整可考虑三个方向:一是加大酸奶比重,二是发展低温奶,三是进军巴氏奶。其中,一二线城市可重点布局低温酸奶和巴氏奶,而在冷藏和冷链运输条件有限的三四线城市则布局常温酸奶。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