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9月28日的消息,上周阿里旗下所发布的首款智能手表 Pay Watch 正式亮相 YunOS 官网,同时它还登录了淘宝众筹。截至目前,100万元的众筹目标超额完成近一倍,100个199元档的众筹名额也已经被抢光。
Pay Watch 号称 " 可线下支付的智能手表 ",它能够迅速生成支付条码或二维码。用户支付的时候先双击手表侧面按钮调取支付码,商家再用扫描枪扫一下支付码,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支付。
Pay Watch到底是什么手表
从这只手表的名称上我们就能看出它主要针对的是支付的功能,也就是最近都在解读的智能支付手表。如果要从这只手表上找出与当前智能手表的差异点,无外乎是围绕“支付”功能所形成的一些其他功能。Pay Watch内置了支付宝,通过扫描来支付。单一就这样的功能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新奇特的功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普遍技术。
不过阿里要想更好的占领移动支付的入口,必然要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或者说是能够让用户的每一个冲动都不会因为技术性的限制而错过,那么此时其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离线支付。借助于内置的支付宝,阿里的Pay Watch通过二维码与扫描枪来解决了离线支付的问题。
此外,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放心的购买与使用Pay Watch,其必然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使用的安全性问题。根据Pay Watch的介绍信息来看,其重点突出了这一功能,在手表上使用了红外线感应装置,手表脱离手腕1厘米以上就会自动上锁。
除此之外,其它的一些功能可以说既没有亮点也没什么创新,无外乎是所有号称智能手表标配的功能,也就是心率监测、运动监测之类。总的来说,阿里此次推出的Pay Watch更准确定义,其实就是一款金融支付智能终端,一款支付手表。
概念大于实际的手表
随着金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场景是接下来重点拓展的趋势与方向。而阿里的Pay Watch并非新鲜事物,从本质上而言也并非独特技术,在这之前国外已经由基于智能手表所构建的可穿戴银行,国内也有基于智能手环所构建的支付系统。从目前国内一些公司基于智能手环所建构的支付系统来看,主要是集中在“轻支付”领域,也就是一些金额比较小的领域,比如地铁、公交之类的支付。
我之所以称这类支付为“轻支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类支付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品本身的安全措施都相对较低,出现遗失、被盗等情况时,并不会给用户的生活造成比较大的损失。这与银行卡被盗,或者其它一些形式的财产损失,从对用户造成的损失层面来说,显的并不是非常“重”。
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我们的日常金融方式将围绕可穿戴设备构建与展开,那么安全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核心,这也就意味着可穿戴金融能否顺利普及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生物识别技术。尽管从阿里Pay Watch的营销宣传层面来看,是希望解决支付安全这一用户的心患症结,因此重点并突出宣传了手表脱离手腕1厘米以上就会自动上锁这一功能。其实这一功能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并不具备安全保护的可能性,更多是只是一种营销概念。
如果只是脱离了手腕就自动上锁,那么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就是他人拿到手环戴上去之后是否就能解锁了呢。可以说这种功能没有太多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具备技术层面的安全性。至少从阿里的这只Pay Watch上看出阿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理解并不透彻,或者说是对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体系与载体产品的技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体系,其关键就在于生物识别技术,也就是说承载着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一定是融合了生物识别技术,不论是心率识别、脉搏识别、血液流速识别、视网膜识别、声音识别,还是其它形式的人体生命体态特征的一种独特的、唯一性的识别。基于这种人体唯一性的识别就将可穿戴设备与人体深度绑定在一起,而可穿戴设备也就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人体的身份ID。而没有融合生物识别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其所构建的人体身份ID只是一种假象。
这种绑定一旦建立,当可穿戴设备离开用户,就从真正意义上锁定。正如最近火爆的碟中谍5中的一个桥段,借助于英国首相的声音这种生物识别技术构建了安全体系,只有借助于其本人的声音才能有效开启。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阿里此次所推出来的Pay Watch并没有从安全的根本上进行构建,而更多的是从一个概念的角度,借助于营销给缺乏专业知识的大众一种心理的安全感错觉。
保险赔付徒有其表
当然,为了更好的加强用户内心的这种安全感错觉,Pay Watch在众筹宣传的时候重点突出了安全险这一附加服务。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来看组数据。2015年上半年,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财产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平均值为1.41件/亿元。其中,亿元保费投诉量居前10位的公司依次为:史带财险(35.02件/亿元)、众安在线(17.16件/亿元)、众诚保险(6.05件/亿元)、国泰财险(5.97件/亿元)、富德财险(5.85件/亿元)、安盛天平(5.03件/亿元)、信达财险(4.53件/亿元)、长安责任(4.41件/亿元)、利宝保险(4.39件/亿元)和永安财险(4.2件/亿元)。
而支付宝则是由众安保险承保,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保监会中亿元保费投诉量居前10中排第2位的保险公司。在当前的保险监管体系下,我们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健全性,大部分经历过财产保险与医疗保险人都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投保的时候各种“热情”,理赔的时候各种“折磨”。
从目前媒体关于支付宝理赔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支付宝关于这种保险的理赔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尤其是牵涉到一些金额相对较小,地方公安部不给予立案的财产损失案件如何理赔等。再则,其实这种支付宝的保险业务并不是为智能手表量身定做的,而只是支付宝本身的一种保险业务。而此次Pay Watch只是把支付宝的这种保险方案,做为一种营销概念搬到了智能手表上。那么,这个投诉量排在第二位的众安是否能够让大众安心,或许只有遇到了才能知道。
如果“有钱”的阿里也是这样一种价值观
如果说今天的这只Pay Watch不是打着阿里的旗号,而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出这样的一款产品我倒认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创业者本身就不具备太多资源,并且资金相对有限,为了让自身的项目与团队活下去,不得不与现实妥协推出各种并不“完美”的产品。
而作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如果在进入科技产业领域也是这样一种心态,也是借概念来讨巧,这总给人带来一丝不安。应该说今天的阿里巴巴代表着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传递、影响,并且拥有着雄厚的资金,也有能力组建相应的研发团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看到了可穿戴设备的趋势,为什么就不能真正的去研发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什么不能在今天赚钱的时候为我国的可穿戴设备产业做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说今天的阿里还是这样一种“投机”的价值观,或许在这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那一天,回过头来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在科技时代又一次错失了高端产业链的话语权。或许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更能理解阿里推出Pay Watch这一行为。阿里布局智能手表一方面是为了抓住趋势;另外一方面为了抓住移动金融的一个入口;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为了借助于智能手表的支付方式来打通O2O的商业体系,实现有效的线下线上导流。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来说:阿里推出Pay Watch对于推动整个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来说,其价值还是有的,至少巨头的进入可以在一定的层面上培育市场,同时打破一些制约的“体制”约束,给智能手表这个市场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而就阿里这只手表本身而言,尽管当前的众筹超过了预期,但相比于苹果的Apple Watch而言更像是一只初级智能手表。或许很快有一天我们就会看到这只没有自己核心技术与核心特性的Pay Watch,带给用户的并不是美好,而是失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