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创新创业氛围中,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丰富创新内容、提升承载能力、完善服务保障,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汇聚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成为秦皇岛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性区域。
优化创新环境,激活创新力
秦皇岛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作为漫游世纪(北京)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为入驻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一家中关村新型孵化器企业。其项目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通过“创业孵化+创业投资”的孵化模式,延续中关村服务理念,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程“中关村式”服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地。
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2号科技标准厂房,从7米高的车间到富有现代感设计的隔层,从开放办公区到公共服务平台、咖啡书吧,e谷创想空间经过4个月的打造,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开发区在场地、空间改造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在这里,早期创业者可以享受房租优惠、路演厅等公共服务空间、创业导师培训、投资人资源等一系列服务。”秦皇岛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关耀渠介绍说。截至目前,已经有27家企业签署入孵协议,快点儿网络科技、天辰科技、丹鹿科技等13家企业已经投入运营,近百名青年人投身创新创业大潮。
在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里,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中关村发展模式的影子,这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开阔创业思路,异地复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做法。“开发区与中关村海淀园具有近似相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正是这种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使得我们能够找到共同点,下决心导入中关村孵化运营模式,为早期项目和初创企业提供开放办公、早期投资和产业链孵化等服务。”关耀渠表示。
近乎相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也成为吸引中关村企业落户开发区的重要原因。漫游世纪目前着眼于这样的机会,希望能将北京外溢企业的新增业务在秦皇岛生根发芽,对于秦皇岛本土企业,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结合秦皇岛本地资源,通过与新媒体联合建立起秦皇岛创业者联盟微信公众号,依托与北京的对接帮助这些企业不出秦皇岛也能享受同等的市场竞争机会。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通过复制中关村海淀园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使入孵企业及时了解北京的行业动态,带动从创业到投资的热情,打造秦皇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氛围。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以中关村海淀园e谷创想空间、政府管理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社会资本进驻成立的北岛博智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各类型孵化器蓬勃兴起。除此之外,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秦皇岛科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创智港先进制造基地等平台相继建立,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使更多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圆梦开发区,哺育科技幼苗,不断促进开发区的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
汇聚天下英才,抢占科技制高点
秦皇岛中科百捷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物联网数字化节能控制系统为核心业务的制造商和服务商,通过物联网控制器、能源管理与控制云平台等国际领先的高端核心产品和数字化建筑节能解决方案研发,为用户提供详细的节能管理方案,为建筑的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科学支撑。
“2012年7月,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秦皇岛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恰巧我的团队当时正在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节能平台’这一课题,也急需成果转化。”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秦皇岛中科百捷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禹说。双方一拍即合,2012年11月,中科百捷公司入驻开发区数据产业园区,仅仅几个月时间,通过对课题的转化,研发出的数字化节能监管平台就被开发区数谷大厦所采用。通过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就能够对整个大楼用电能耗进行分析管理,从而实现对不合理用电情况的及时校正,节能效果达到30%。
目前,中科百捷已经建立起开发区工业能耗智慧管控平台、张家口市市直机关管理局能耗监测平台、中国科学院节约型科研机构节能监管平台等多个平台,2015年,中科百捷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500万元。
从公司创办至今,刘禹每月都会往返于秦皇岛和北京,一边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进行科学研发,一边带领项目团队将能效节能监管的项目在秦皇岛进行落地转化。谈到自己企业家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刘禹表示,作为企业家,现在更重要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产品,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才能实现企业家与科学家的双赢。
刘禹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家+科学家”招商模式的代表之一。这一创新的招商引智新模式,通过依托科学家掌握技术创新成果,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企业家熟知经营管理规则,拥有市场开拓经验,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科学家+企业家”的项目引进模式,充分发挥了科学家在技术创新和企业家在运营管理与市场开拓两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发挥“1+1>2”的效果,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实现产业化。
近年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成功吸引了一批京津高校与开发区企业合作,有效实现了科技成果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已在开发区建分支机构,打造开放的科技研发与应用区域创新中心。其中,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智能装备研究院与中信戴卡、康泰医学达成合作意向;北京化工大学依托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为秦皇岛市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备建立大学孵化器;天津大学将建立秦皇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音乐学院在秦皇岛开发区合作建设附属中学;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先生物、思泰意达等企业均与京津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系。
“科研机构技术支持、院士专家指引创新、先进成果批量转化、企业主导推进”的创新格局,成为引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完善服务载体,提升科研生产力
创业需要什么,政府就配置什么,近年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初创者早创业,持续为创新创业者清障搭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支撑创新创业为目标,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改进和完善企业“引进全方位、建设全过程、投产全天候”的“三个服务体系”,营造程序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开发区以成立行政审批局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三个服务体系”建设,采取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方式,简化注册登记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助推创新创业。
“十二五”以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优秀创新企业管理办法》《关于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同时与深创投合作设立红土基金,成立展诚节能环保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进省信投、省科投集团,银通担保、恒嘉担保、亿嘉担保等十几家投资担保公司,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09年起,区财政累计投入1.15亿元,专项用于64家优秀创新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扶持,带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量6.2亿元。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搭建了以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北京大学科技产业园、秦皇岛京津人才创新创业园和中科院(秦皇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三园一基地”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开发区众创空间建设迈上更高层次。(刘 镝)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