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柏松)几年前铁矿石开采加工一度红火的青龙满族自治县,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发展路径,找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努力把环境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调整新路。
该县全力推进矿山减点、控量、治污、复绿。目前,全县矿山企业由172家削减至112家,在产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环境建设出现成效:县城2014和2015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除祖山和都山外,花果山、南胡哈、干沟阳山洞、神石沟、龙潭等多个沟谷的原生态美景得到显露和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5.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2亿元。
青龙是林业大县。根据实际,他们选择苹果、板栗、桑柞蚕三大林果产业作为生态富民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协调统一。目前,全县果树总面积达到70余万亩,有林地面积达299.3万亩,森林覆盖率56.89%,位居全省第三位,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目前,全县已有绿色新科技电缆生产、机器人相关设备及液压系统制造、隔河头光伏发电、向旺10万吨果汁饮料加工、龙洋野猪养殖深加工等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79个。此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6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20.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8.6万户。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