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 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长数据近日引发国际舆论热议。尽管不乏忧虑之声,但看主流,观大势,更多海外观察家并未被舆论中的“逆风”所干扰,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未变,而这种信心主要建立在四方面判断之上。
理由一:动力转换加速
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师全德健说,从最新数据可见,通常被市场忽略的服务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杜大伟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三季度GDP数据的亮点是服务业和消费继续增长良好。
彭博社亚洲经济学家欧乐鹰和陈世渊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由于富有活力的服务业部分抵消了股市下跌和工业增长疲软的影响,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好于预期。过去几个月的强劲信贷增长为稳定短期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内需已悄然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动力新引擎。如今,中国内需占GDP的48%左右,中国零售业数据向好凸显出内需的巨大潜力,并将带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我对中国经济前景十分乐观,”埃亨说。
《华盛顿邮报》文章注意到,中国的工资和可支配收入上升,消费也在上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由于基数效应,现在中国经济即使年均增长5%,其增量也大于2007年14%的增量。
《日本经济新闻》20日发表社论称,过去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增长,其政策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理由二:结构调整坚定
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更加重视发展质量,而非总量。《纽约时报》称,中国更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的构成,而不只是速度,当前的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前不久的汇率中间价调整就让外界看到了中国改革的决心。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习教授熊榆告诉新华社记者,在中国目前深化改革引起重大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下,还能有如此强劲的表现实属不易。
美国前财长盖特纳日前说,中国开始进入艰难的过渡期,某种程度的经济减速不可避免,但推行经济结构改革的目的是追求均衡发展、夯实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基础。
分析人士称,结构调整与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其间会有坎坷挑战,但毫无疑问,中国有着持续改革的决心与行动。
理由三:改革创新驱动
海外人士注意到,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新提法,让外界看到中国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号角。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罗尼·林斯告诉新华社记者,与其他经济体相比,6.9%的增长率已经“十分抢眼”。中国保持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改变发展模式,以创新引领发展。
英国BBC的一篇报道认为,“中国制造2025”会推动中国实现从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的跃升。《南华早报》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的领跑者,而不只是世界工厂。
理由四:世界经济引擎
中国经济连续数年发挥了世界经济最重要增长引擎的作用,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增长动力之源。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全球金融稳定都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熊榆说,在当今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创造的绝对值增长仍居世界前列。
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文章指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虽然“破七”,但好于市场预期,因此最新数据相信有助消除外界对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的担忧。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师谢栋铭说,预料年内中国仍将出台更多扶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因此,今年经济增长7%左右的目标将会实现。(执笔记者:刘丽娜;采访记者:高攀、马玉洁、邓茜、孙鸥梦、许缘、乐绍延、陈威华、赵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