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喊着降房价,等房价真降了,一些人却不愿意了。
近日有消息称,江西上饶一个售楼处被砸,原因是开发商降价,从1万/平米降到7000元/平米,引发大量老业主维权。
不仅上饶,杭州、合肥等地也出现了业主因为房子降价围攻售楼处的现象。
杭州滨江未来海岸二期降价40万,结果一期的业主跑到售楼处痛斥开发商“胡乱定价,欺骗业主”。
泰禾的合肥院子项目因将某栋某个户型降价4000元/平米促销,随即引来老业主堵住小区门口,拉横幅维权。
这对比几个月前,可谓冰火两重天。那时很多人抱怨的不是房子降价,而是根本买不到房。
今年5月的一天,杭州临平汇高·栢悦中心售楼处门口上千人冒雨排队,争抢128套房源,还有人猜想“万人摇号”的时代是不是真要来了。
百度新闻截图
上半年,其他一些城市的气氛也是如此。4月,丹东新房涨幅飙至70个大中城市之首,当地政府一周内连发两道令给楼市降温;5月,西安某楼盘摇号时违规销售,部分公职人员受到处分;成都7万人抢千套房,买房队伍绵延几公里。
当时,严重倒挂的新房与二手房价格让人坚信“买到就是赚到”。几乎各大热门楼盘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与摇号,尽管中签率只有个位数,人们仍然乐此不疲。
然而这个秋天,楼市凉意乍现。
“凉凉”的国庆长假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7天长假,整体楼市表现平稳,市场出现了高位回落的现象。中原地产数据统计显示,从典型城市网签数据看:
国庆7天:
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网签235套,二手房住宅网签44套;
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645套;
广州656套;
深圳226套。
整体看,与2017年国庆期间相比有涨有跌,一线城市延续了超过一年的低迷成交量。
除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也是一片“凉凉”。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今年杭州十一假期内新房成交量为293套,相较去年同期下跌70%,同时也创下近10年来国庆假期期间成交量的新低。
相比人们出游的热情,今年国庆期间,购房者看房的热情普遍不高。
“国庆带看量不是很多,大家还是在观望。”
我爱我家经纪人郭先生表示。据郭先生观察的经验,目前北京二手房基本都有谈价空间。“330万左右的小房子(二手房)谈价空间为二十万左右,新房谈价空间小。”
不仅是北京,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也是一片冷淡。今年十一期间,杭州大部分中介门店仅留下一两个人值班,其他人都休假去了。申花某中介门店的小陈表示:
“国庆期间很多客户和房东都要出去旅游,看房不太方便,所以人本身就不多。再加上今年7月之后市场上观望的人越来越多,成交量一直上不去。”
“金九银十”不再已成定局。
中原地产数据统计显示,由于网签数据具有滞后性。整体看,全国一二线城市,9月楼市成交量环比8月均无明显上涨现象,楼市告别“金九”。包括北京、南京、深圳、宁波、福州等典型城市的库存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另外,1-9月,热点一二线城市的新建住宅成交量也出现了同比6.7%的明显下调。9月,超过6城城市成交量出现同比下调现象。2018年楼市“金九”成色不足。
国庆期间,很多城市网签系统暂停,因此数据缺失。但从最近的市场看,部分城市降温已经开始出现。尤其是个别城市,还出现了因为降价而打砸售楼处的现象。根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的跟踪监测的全国50余个重点城市,已经有10余个品牌房企在打折促销,预计四季度房企降价的大趋势将在更多城市和项目上得以体现。
“每年国庆节,都是杭州一年中最舒服的日子之一,也是这轮降温以来的第一个长假。然而,和过去两年楼市大热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杭州人们不关心买房,倒是更关心各地的降价维权,就更别提有多少外地人到杭州看房了。”
图/图虫
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量还是价,房地产市场相比上半年的表现都相对冷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速与1-7月份相比,分别回落了0.2和0.1个百分点。
在新房限价政策的影响下,二手房价格更能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根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100城月度挂牌价环比下跌城市个数,今年3月至5月都是每月19个,6月25个,7月19个,而8月则骤增到47个。
图片来源:贝壳研究院
楼盘降价促销,买房人围攻售楼处
9月,品牌房企恒大首先进行全国性的促销打折,住宅8.9折、商铺6折起;泰禾某地项目给出较大优惠,若购房人全款购房,房价给予7折优惠;阳光城则开启“千亿攻势”特惠购房季,根据区域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降价策略。
而关于“碧桂园在华东区域多个楼盘实施大幅度降价”的消息,据媒体10月8日报道,碧桂园相关工作人员称,有两个地方确实推出了降价促销措施,但不是全面降价或者是大面积降价,只是在个别城市的个别项目,进行了打折促销,打折幅度和力度也是经过精心考量的。
上述人士称,总体来说,这是目前市场环境下随行就市的一个选择。在国庆长假期间,包括万科、恒大都推出了促销措施,碧桂园是在整个市场做了这样一个选择之后做出的跟随动作。
降价促销是楼市降温的迹象之一。回顾近10年的房地产市场,在2008年、2011年、2014年都有过非常明显的降温,当时首当其冲的也是售楼处。
举几个例子:
2008年9月,杭州万科的白鹭郡东、白鹭郡南、魅力之城、逸品阁四大项目全线8.5折开盘,售楼处被砸。
2011年11月,北京大兴顺驰领海从1.8万下调至1.4万,部分业主情绪失控,对售楼处模型沙盘进行了打砸。
2014年2月,杭州天鸿香榭里从1.72万元直降6000元,老业主发现自己一夜间“损失”了几十万,他们穿着“还我血汗钱,我要退房”的T恤衫,愤怒打砸了售楼处。
2014年2月24日,市民在天鸿香榭里售楼处看房。
七年后,当初被砸盘的北京大兴顺驰领海,二手房均价已经接近5万元。
不知道当年怒砸售楼处的老业主,现在是什么心情。
中国人民银行
降准或不能改变楼市颓势
回顾近10年的楼市,虽然经历过多次起伏,但从大趋势来看,房价始终是向上攀升的。
而这一次,10月7日央行的大动作又提振了一些人对楼市的信心:
从10月15日起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2万亿元。
“每一次降准,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其实楼市都会有较为积极的反应。”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近期房企拿地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尤其是流拍土地数量增加,而降准有助于降低贷款成本,对于部分大中型开发商获取商业银行信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他说,降准以后还会或多或少会刺激银行增加对于个人按揭贷款发放力度。
尽管央行的四次降准令地产业内部分人士感到一丝喜悦,但绝大部分业界认为,降准或不能扭转楼市颓势。
麦田房产认为,降准虽增加市场上的流动资金,但是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倘若在楼市上涨期,资本出于逐利性本质,资金往往会有转移到楼市的较大可能性。但目前就北京住宅市场而言,正处于“严监管”+“低杠杆”的政策收紧期,市场在经历了年初小阳春之后,近几个月量价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下滑。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资金是没有动力流入房地产市场。但降准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稳定市场预期,从整体上维持房地产平稳发展。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本次央行能够降准的一个背景是房地产市场已得到基本控制。只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松,央行降准预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房地产企业仍应做好过冬的准备。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此次降准依然保持了定向发放的方式,国家依旧严防资金流入楼市,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排除有一部分资金进入楼市,对楼市、股市是利好因素。不过,四季度房企的资金层面压力依然较大,可以看到此次降准对于房企融资的利好相对有限,资金很难直接进入开发领域,高融资成本依然是摆在众多房企面前的大问题。张波认为,受惯性影响房企开发投资还将维持一定增速,但土地市场将进一步降温,四季度土地的流拍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说:降准将不会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由于现在融资渠道收得非常紧,即便外围的资本市场环境被放宽,也很难流入到房地产领域。从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房企会始终处于资金面压力比较大的境况。
从2016年10月到现在,楼市调控大基调始终没变。预计在未来一年的时间,楼市调控还会持续。
接下来,为了实现年度的回款目标和销售目标,更多楼盘或将降价促销。
楼市降温,这群人要哭了......
凉凉凉!如今的楼市如同入秋的天气,越来越冷。对于“靠天吃饭”的房地产行业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坏消息。
房地产中介,这个在牛市屡屡传出年薪百万的行业,在熊市中率先感受到生存危机。
近日,老牌房地产中介中原集团旗下的上海中原地产推出了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其中,“自2018年10月1日起,针对原有公司福利待遇政策及薪酬进行调整,所有岗位的福利待遇减至五折发放,多部门佣金打八折发放。”
中原地产华东区总裁兼上海中原总经理陆成更是在一封《致兄弟姐妹的公开信》(下称《公开信》)中表示,“我预计这次行业生存危机不会像2008年金融海啸一样那么快就过去。对中原和行家来讲,现在就是‘排队去死,看谁有实力排在最后’的淘汰赛。”
楼市从狂热到冰封,市场交易量走低,市场敏感度高的房产中介率先降薪过冬,楼市降温引起的洗牌才刚刚开始。
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中介都在亏损经营,本身经营压力都比较大。面对现状,各企业采取的方式不同,有的抛弃了原有直营模式,改做加盟,还有的做起了平台。好些直营类中介都在今年做过人员收缩,以应对财务风险。
中原地产大陆区副总裁兼上海原萃总裁刘天旸就透露,上海有房产中介已经在悄无声息地关店。
刘天旸认为,今年“金九银十”已经不存在了,明年第一季度又是传统淡季,这个市场下一波行业调整从今年11月~12月会陆续开始,各公司都会有不同规模的调整。
“活下去”不仅是开发商的口号,也成为中介行业高呼的命题。
在行业人士看来,现在中介行业除了“节流”,似乎还无法找到更好的生存办法。
责任编辑:张世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