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中国滨海湿地减少和退化的重要原因。摄影/章轲
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命支持系统——滨海湿地,正在与人类“告别”。
最新研究显示,我国沿海地区快速、大范围的围垦和填海已造成滨海湿地面积锐减,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即将被冲破,而这是维护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包括提供水产品、淡水和防洪等。
10月19日,历时18个月、耗资60万美元,由中外近百位专家共同开展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宣告结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对记者表示,在中国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沿海湿地受到的威胁最严重,但保护力度却最小。
项目组呼吁,协调滨海湿地保护与滨海湿地围垦和填海的关系,将滨海湿地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尽快对已围垦但未开发的滨海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在完成制定东部沿海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规划之前,暂停一切围填海项目的审批和施工。
渤海湾围海造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摄影/章轲
河北省滦南县北堡村村民周建兴夫妇在滩涂上捞水产。摄影/章轲
滨海湿地的重要生态地位
滨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按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滨海湿地的下限为海平面以下6米处,上限为大潮线之上与内河流域相连的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以及海水上溯未能抵达的入海河的河段。
滨海湿地地形上包括河口、浅海、海滩、盐滩、潮滩、潮沟、泥炭沼泽、沙坝、沙洲、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海湾、海堤、海岛等。
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项目组组长雷光春介绍,中国滨海湿地面积579.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0.85%。在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海岸带国土及生物多样性安全、“一带一路”推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显示,海岸带的潮间带和近海水域是鱼类的重要繁育场所和维持海洋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是海洋渔业发展的基础。这些地区包括山东半岛南部海岸和东北海岸、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辽东半岛南部海岸等。
而在江苏南部盐城、南通近海岸区域、舟山群岛近海等水域,则是黄渤海地区鱼类的重要繁育区。而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更是全球公认的海洋鱼类繁育的重要场所和具有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
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海岸带和近海水域的水产品产量为2800万吨(含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接近全球总产量的20%(2011年)。
中国滨海地区11个亟待保护的栖息地分布图。资料来源: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组
中国滨海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鸟区分布。资料来源: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组
“中国滨海湿地也是全球众多迁徙水鸟的繁育、停歇和越冬的重要场所,是全球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EAAF)上不可替代的关键区段,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委员会首席执行官Spike Millington对记者说。
研究人员发现,每年在我国滨海湿地繁育、迁徙、停歇和越冬的迁徙候鸟物种总数达到246种。
通过对沿海243个水鸟调查点的7913个调查记录的系统研究表明:在中国滨海湿地栖息的水鸟中,有22种水鸟为全球受威胁物种;有99种水鸟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或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种群数量的1%;16个调查点水鸟的数量超过20000只;140个水鸟调查点满足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鸟区或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伙伴网络(EAAFP)标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全球价值和不可替代性。”雷光春说。
Spike Millington告诉记者,在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中国境内。但滨海湿地围垦与填海造成的候鸟栖息地丧失,已经对鸻鹬类等迁徙水鸟构成了直接威胁,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水鸟种群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红腹滨鹬为例,该鸟类在北极繁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越冬,单程迁飞距离超过1万公里,我国渤海湾北部和西部是其北迁途中最重要的中停补给地。
每年春季迁徙季节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有80%的红腹滨鹬会在河北滦南沿海湿地停歇一个月进行能量补充,该湿地的保护状况直接决定着这种鸟类能否顺利达到北极、能否成功地繁育后代,也因此决定着该物种的命运。
“但目前该区域湿地已被大面积围垦,仅存的天然湿地尚未得到有效保护。”Spike Millington焦虑地对记者说。
受到围垦和填海影响的不止是候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前在河北唐山滦南县采访时,当地渔民周建兴告诉记者,吹沙造地造成了滩涂大面积破坏,鱼、虾、蟹和贝类等产量减少,重要海洋经济生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被破坏,海面也受到污染。
围垦填海的巨大经济利益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0%,GDP占全国的60%左右。项目组当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60%以上的天然沿海湿地消失,包括53%的温带滨海湿地、73%的红树林和80%的珊瑚礁。
雷光春对记者说,“尤其是近十年来滨海湿地消失的速度显著高于我国其他类型湿地。”
2000年至2010年中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资料来源: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组
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2003-2013年间,我国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减少了136.12万公顷,减少率为22.91%,是各类湿地中消失最快的(全国湿地平均减少率为8.82%)。其中,围垦和填海是导致滨海湿地消失的直接原因。
从1950年到2000年,围垦和填海导致全国滨海湿地消失了一半。在2006年至2010年间,为了满足沿海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对建设工业区、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平均每年有近4万公顷的滨海湿地被围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监测数据也显示,1990-2000年,中国滨海湿地的面积共减少了23.2万公顷,虽然滨海湿地面积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0.85%,但湿地减少量占全国总减少量的16%。在滨海湿地减少量中,潮间带的浅滩和海滩面积的减少最为突出,达13.58万公顷。
项目组对2000-2010年间沿海地级市的围填海时空动态的分析发现,为满足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对建设工业区、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被围垦的滨海湿地超过32万公顷,同期还有超过10万公顷的人工湿地被进一步围填和开垦为工矿区、城镇、耕地等。
1990-2010年间,建有海堤的海岸线长度增加了3.4倍,2010年达到了11000公里,在占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总长度的61%,而20年前仅占18%。
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河北曹妃甸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完成围填海面积2.28万公顷;天津滨海新区最近10年间围填面积达3.07万公顷,其中2010-2014年间围填面积达1.61万公顷;2010至2014年间山东莱州湾围垦面积1.79万公顷,用于盐田、养殖与港口建设;近10年间,江苏东台-如东的围填海面积达3.78万公顷;钦州湾在2010-2014年间围垦达0.25万公顷;在2000-2013年的13年中,宁波通过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净增陆地面积5.38万公顷。
雷光春对记者表示,“未来围填海的规模更大。”项目组不完全统计显示,随着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到2020年,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还有超过57.8万公顷的围填海需求。截至目前,沿海11省区市的海洋功能区划获批,按照这些规划,到2020年,已获批的建设用围填海指标合计达24.69万公顷。
“这种大面积围垦趋势如果不予遏制,我国8亿亩湿地保护的红线将于2018年前被突破。”雷光春介绍,围填海是东部沿海地区增加土地指标最快速、最廉价的方式,且利益巨大。
根据项目组对浙江杭州湾、江苏盐城、河北滦南等地的调研,围填海的工程成本约为60-105万元/公顷,土地恢复成本(含土地平整、表土恢复、农田水利等)约30-45万元/公顷。
以上两项合计,将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的成本约为90-150万元/公顷。而不同市县间耕地指标的交易价格约为450万元/公顷,城市周边建设用地交易价格可达约500-1500万元/公顷。
滩涂围垦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使得地方政府想方设法避开中央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规定的监管。如中央政府规定,超过50公顷以上的围填海项目必须经国务院审批。但一些地方政府经常“化整为零”,把大的围垦项目分割成多个小的围垦项目,这样就可以避开国务院的审批。
而对于围海造地的做法,本报记者在河北沿海采访时,就有当地官员表示:“以往沿海经济开发的程度不够。所谓的沿海,只是陆地的"尽头"而已,只能"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巴"。而如今,要面朝大海,向大海要土地。”
开展湿地保护投融资试点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海洋课题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沿海掀起了以满足城建、港口、工业建设需要的新一轮填海造地高潮,而围填海所造成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达到每年1800多亿元,约相当于目前国家海洋生产总值的6%。
“这种开发速度令人震惊,我们已经看到,大范围的围垦和填海已经给沿海社会经济和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19日,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说。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表示:“中国滨海湿地保护正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近十年来,滨海湿地正快速退化。”国家林业局将推进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规范开发利用湿地的行为,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相关政策,探索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环保部正在制定"十三五"自然保护规划,其中,滨海湿地保护也是重点。”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保护处处长房志说。
雷光春介绍,项目组对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面临的威胁展开了全面调查,划定了180个重点保护区,包括11个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这些地区都需要立即采取果断的保护措施。
“比如,对于河北滦南和江苏盐城的滨海湿地,眼下就有必要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国际鸟盟咨询专家王松林对本报记者说。
在项目组当日公布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结论与建议》报告中,专家们呼吁,尽快明确湿地的法律定义,推动包括滨海湿地在内的国家湿地立法,尽快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和海南五省(市)尽快颁布省级的湿地保护条例。
专家们还建议,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湿地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明确湿地权责、监管制度,建立湿地保护“零损失”制度,重点是对滨海湿地自然资源资产确权、责任追究和跨部门协调。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严旬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过程中,已经将湿地保护纳入相关法律条款之中。
项目组建议,将滨海湿地保护纳入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规划中,在沿海县(市)一级开展“多规合一”试点;重新评估并暂停实施已批复的滨海湿地围垦和填海工程项目。雷光春表,“在完成制定东部沿海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规划之前,暂停一切围填海项目的审批和施工。”
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滦南、江苏盐城与南通、山东东营、浙江杭州湾是湿地围垦与填海的热点地区,项目组特别建议这些沿海地区对围填海规划进行再评估,在关键水鸟栖息地设立保护区或扩大保护区范围,在保护区内禁止围垦和填海。
对于滨海湿地保护中所需的资金问题,项目组建议“开展湿地保护投融资试点”,科学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以此为标准对湿地保护予以资金补偿,借鉴国内外有益的湿地保护理念和模式,开拓多样化的保护资金融资机制。
此外,在沿海省份开展滨海湿地“缓解银行”试点,对天然滨海湿地占用实行“占一补二”、“占一补三”、“先补后占”等政策措施,以稳定我国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在沿海省份开展滨海湿地“地役权交易”试点,通过赎买或租赁,在不改变湿地所有权的前提下,规范湿地的使用权,以约束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