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在香港上市的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计划私有化退市。在市场饱和,经济放缓,人工、租金成本日益上涨以及电商大幅度分流等等因素多面夹击之下,北京最大的商超集团将在挂牌12年之后退出香港市场。
事件
物美启动私有化退市
根据物美集团的公告,董事会2015年10月5日接获公司控股股东物美控股发出的通知,物美控股及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物美香港,拟根据收购守则就H股及内资股进行自愿有条件要约,倘落实,此举将导致物美退市。
在此之前,物美商业已于10月5日宣告停牌,停牌前收报于3.27港元,总市值仅为17.55亿港元(约14.4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公告信息,物美现金要约价为每股6.22港元,较收盘价溢价约90%。按此收购价格,要约的最高价值约为33.29亿港元(约27.3亿元人民币)。
截至公告日期,物美控股要约人及一致行动人拥有7.07亿股内资股及142万股H股中的权益,相当于总股份的55.03%,分别占全部已发行内资股约94.16%及全部已发行H股约0.26%。
分析
强力扩张未能挽救颓势
物美商业是北京及华北地区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5%。2003年11月21日物美在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并自2011年6月30日起从创业板转至主板。
对于退市的理由,物美方面表示,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经营大型超市和便利超市,近年来,集团的盈利状况一直受到日益上涨的人工、租金成本,以及线上线下电商竞争的不利影响。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尽管物美营业额上升约11.4%,但股东应占溢利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下降约19.5%。要约人相信集团的盈利状况将继续面临市场疲软所带来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放缓及中国零售额下跌是预期经营环境仍将严峻的部分原因。
公告同时指出,行业整体面临整合机会,集团需采取果断措施,不断巩固市场地位,从而迅速有效地应对及可持续性地克服挑战。新的扩张和并购将带来成本上涨,可能大幅削减每股盈利状况,在采用股权融资的情况下尤甚。而一旦成功私有化,将会使公司有较多灵活性及时作出投资决定,同时将对股东投资回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零售主业增长乏力,一度做到京城超市老大的物美一直试图突破传统业态,近年来扩张步伐始终不减,其IPO及之后的历次配股,所募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并购。除相继吞下美廉美、新华百货、江苏时代超市和浙江供销超市等区域零售龙头,2014年还以14亿元跨业态揽下百安居七成股权。
在控股百安居之前,物美商业还曾运作收购卜蜂莲花华东、华北地区零售业务,但在多轮谈判后,双方最终放弃合作。2014年年底,物美高层曾表示,未来物美资源整合的动作还在继续。
趋势
传统卖场陷经营困境
对于物美的退市,业内普遍解读为,这是中国零售行业经过多年激烈竞争、过度发展后,在经济下滑及线上新竞争出现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同样是10月20日,家乐福公布季度报告,第三季度法国国内市场、其他海外市场同比增长,但中国市场销售额却下滑了11.2%。今年7月,家乐福宣布退出印度市场,并关停了在希腊、哥伦比亚等多个市场业绩不佳的店面。
10月14日,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发出盈利预警,预计2017财年(2016年2月初—2017年1月底)利润环比下滑6%至12%。受此影响,沃尔玛当天股价大幅下跌10%,创下了自1988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沃尔玛市值一天蒸发约220亿美元(约合1396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国内翘楚,传统零售商眼下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昔日店面的繁华日渐消散,众多线下卖场颓势尽显。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101家会员企业年度经营统计,2014年除销售额同比增长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为负增长。目前消费需求深挖潜力有限,传统线下店发展多年负担沉重,零售业深受电子商务冲击,门店艰难生存已成常态,关店潮几度蔓延,百货、超市、便利店、餐饮、购物中心无一幸免。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电商冲击越来越猛烈的趋势不可避免,处于行业深度调整期的传统卖场将以何种方式、何时渡过危局,尚是悬念。文/本报记者 齐雁冰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