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动力。但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效率、效益较低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
尽管增速有所放缓,海洋经济依然保持相对较强劲的发展势头。据国家海洋局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27303亿元,同比增长6.94%。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2.8%;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0亿元,同比增长5.3%;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4455亿元,同比增长8.8%。
“今年上半年,海洋新兴产业新增长点不断显现,海洋传统产业总体平稳,部分产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总体上讲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速6.94%,略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十二五”前几年相比增速明显回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
“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从2012年起,我国海洋经济整体上已呈现出增速趋缓的特征,这是基于海洋产业的自身特征,也是海洋经济保持平稳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国际方面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恢复前景尚不明朗,贸易增长依然在低位徘徊,对外向型海洋产业增长负面影响持续;从国内方面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在继续释放,海洋经济也需走出传统粗放式发展的误区,进一步优化升级。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愿景正逐渐变得清晰。“‘十二五’以来,通过主动适应‘增速放缓、转型换挡、结构优化、全面提质’的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海洋经济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研究员刘容子说。
一个突出表现是,具有物质资源消耗低、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的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2.0%,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建成了一批海洋生物医药园区基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海水利用业稳步增长,上半年实现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9.3%,天津、青岛等地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加快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海洋电力业平稳发展,多项风电利好政策提升了企业投资建设海上风电的预期,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1.3%。
与此同时,伴随滨海度假热潮的掀起,海洋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洋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增加值4440亿元,同比增长12.1%,旅游消费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直接成果就是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2003年至2014年,海洋第一产业占比由24.1%下降到17.1%,第二产业占比由15.8%上升至25.8%,第三产业占比由50.1%上升至57.4%。今年上半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则继续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态势,第二产业占比43%,第三产业占比53%。“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带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我国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动力。”刘容子表示。
资源可持续开发面临挑战
相较于海洋新兴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海洋传统产业显得似乎有些疲软。今年上半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1750亿元,同比增长2.1%;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729亿元,同比增长7.6%。海洋油气业则量增价跌。上半年多个油井相继投产,海洋原油产量2637.7万吨,同比增长19.2%;海洋天然气产量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6%。但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影响,海洋油气业仅实现增加值520亿元,同比增长0.3%,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下滑。
“受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影响,未来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境日益艰难,当务之急需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转化和优化升级,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璇提醒说。
不过,更多的挑战还在后面。“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结构问题。产业结构趋同,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严峻等问题制约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直言不讳。
现实的确令人担忧——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为例,我国近海资源开发无序与开发过度现象并存:海岸带地区承载了港口和临海工业区建设、油气勘探、养殖等多种功能,岸线资源过度开发,自然岸线比例不断降低,大陆岸线的人工化比重已达60%,但岸线经济密度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已不能形成渔汛。而深远海开发利用不足,对海洋产业发展贡献有限。
海洋科技创新对资源开发的引领和支撑不足:科技创新机制还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未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难以为我国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外,沿海区域海洋产业同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沿海地区海洋主导产业雷同;海水养殖结构较为单一,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临港重化工业纷纷在沿海布局,未发挥应有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部分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近岸海洋环境污染对资源开发造成制约: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河流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持续恶化的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制约性问题。
“我国是海洋资源利用大国,却非资源利用强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效率、效益较低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在朱璇看来,海洋经济提质增效,还要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完整的资源利用产业模式,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经济日报记者 沈 慧)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