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签订《“通武廊”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发起人才联席会,在人才智库资源共享、人才资质互认互准、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和联合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
京津冀三地拥有丰富的专家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通武廊”在产业发展上也各有所长。把三地各具特色的人才资源集中起来,统一对外展示,形成人才发展的局部优势环境,能够提升区域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三地在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方面已有一些举措,如联合举办京津冀高层次人才研修班,河北与北京互派100名干部,人才挂职交流,建立三地专家联盟等。今年,通州区成立了人才资源研究中心,配备专职员工,为“通武廊”人才合作提供服务保障,同时还将按照人才规划确定的10年20亿的人才经费目标,为京津冀人才合作提供支持。
根据《“通武廊”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将实行人才信息共享,通过开设三地招聘求职信息专栏等方式,定期联合发布三地紧缺实用人才引进需求信息。定期轮流或联合举办跨区域的人才交流和技术项目洽谈,共同举办区域人才联合招聘会。建立三地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同时,三地还签订了青年创业人才培养交流、科技人才交流合作、人才网站互联互通三个项目协议,并建立“通武廊”人才联席制度。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