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院庭长办案像是挂上专家号”
北京市高级法院近日发布,今年1至10月,北京法院收案491418件,全市三级法院873名院庭长共办理各类案件58239件,占全部结案数量的15.5%。“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深入推进院庭长办案的司法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最大作用“传帮带”
今年1至10月,北京法院收案491418件,同比上升18.3%,增加76016件;全市三级法院873名院庭长共办理各类案件58239件,占全部结案数量的15.5%。市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袁远表示,院庭长办案在首都法院深入推行,迈出了审判权运行机制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在市一中院,院庭长带头落实庭前会议、证据交换及庭前阅卷等庭前准备程序,亲自进行询问、开庭审理、参与调解以及制作裁判文书,坚决避免“露面敲槌”。市四中院按三名副院长的专业特长和分管领域,分别带头在民事、刑事、行政审判领域开展专业化审判。东城法院规定院庭长的办案职责为不固定合议庭,不办串案,不办简易案件,不由他人代办案件,由本人亲自承办有重大影响、复杂疑难和新类型案件。
袁远认为,院庭长办案最大的作用就是“引领和示范”,尤其是对青年法官的“传、帮、带”,“以前对青年法官更多是事后点评,指出不足之处,而现在亲自参与审案,一言一行都对青年法官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让当事人更有信心
一位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参加一起商标无效宣告行政纠纷案件审理的当事人曾表示,院庭长办案,感觉就像在医院挂上了“专家号”。此案的主审法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认为,“院庭长担任主审法官,能让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更有信心。”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是我国第一家知识产权审判庭的首任庭长,副院长陈锦川、宋鱼水被评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庭长姜颖、张晓津、张晓霞被评为北京审判业务专家,他们亲自审案是法院权威和公正的最好代言。宋鱼水说:“院庭长首先是法官,办案是应有之义,以前院庭长不办案是因为存在理念认识上的偏差,我们正在逐步纠正这一理念。”
宋鱼水还介绍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探索实行“院长开庭周”,规定院长、副院长每月至少固定安排一周时间集中开庭审理案件。“院庭长办案,让我们免去了当了领导、丢了专业的担忧。”
剥离行政事务工作
市高院还发布,今年1至10月,全市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69%,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法定审限内结案数量368568件,同比上升11.6%,法官人均结案数为85.8件,同比上升10.7%,一审服判息诉率为86.5%,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北京晨报记者 岳亦雷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