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本明、苑秋菊 记者李建成)作为首都“北大门”,滦平县探索实施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三位一体“河长制”管理模式,推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实现域内河流水质清、河道畅、岸畔绿、生态美。
滦平面临洪水、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污染、水质退化等问题。数据显示,全县年产畜禽粪便达40多万吨,年产生活垃圾40余万吨,年产秸秆约12.8万吨,生活污水300多万吨,对河流水环境质量及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同步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7个方面问题。”滦平县委书记蔡福浩表示。
在全县范围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实行分区、分级、分类管理。分区,即建立县长负责全县域、各相关乡镇长负责本辖区水环境管理分区负责制;分级,即建立县长为县域河流一级河长,各相关乡镇长任辖区内河流二级河长的分级管理体系,落实“一河一长”,做到责任主体、整治任务、管理措施三到位。分类,即明确各级河长管辖边界和目标,由各河长根据所负责河道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综合整治,全面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并对河道的水质、水生态、水环境全面负责。
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依据行政区界及排污去向,在全县20个乡镇设立20个环保所,全县200个行政村,村村设立信息员。对全县62家环境风险较大的企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配备应急装备,建立快速应急机制。编制截污控源、河道综合整治、水系沟通、农村环境整治及河容岸貌日常管理办法,从严控制水污染。全县累计关停潮河、滦河沿岸各类排污企业13家,取缔流域洗砂、养殖业60余家,禁批项目100多个。
全县所有重点工业企业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通过对辖区工业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实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以上。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投资近亿元建立了滦平县潮旺等6家生物有机肥厂,投资1100多万元对76家规模养殖业实施减排综合治理工程。
鼓励县城、乡镇、乡村发展废旧资源回收站点,全县农村建立了20支专业保洁队伍,每个乡镇配备8名专职保洁员。购置垃圾池1590个、购置垃圾桶3892个,完成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7座,新建简易垃圾填埋场12座。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县农村垃圾清扫转运处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村垃圾填埋率达到57%。
与北京在潮河流域共同开展“稻改旱”项目3.5万亩,潮河流域水田面积压减为零,平均每亩节水600立方米,农民因压缩稻田每年减少收入1.75亿元,但每年节水突破了0.23亿立方米,同时化肥、农药与除草剂使用明显减少。
坚持水景观布局与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两手抓,先后累计投资60多亿元,实施65项重点净化城市大环境的市政工程。在河床上建设了集生态文化带、自然公园文化带、健身休闲文化带于一体的植绿景观长廊。先后投资8.8亿元,开展乡村水生态修复工程,率先完成涉及全县10个乡镇44个行政村、节水灌溉面积6.04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凡西营、周台子村等5座村级污水处理站示范工程。完成潮河干流河道13.6公里治理修复工程,完成潮河支流13道连拱钢板坝水环境治理修复工程。
同时,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水源保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实施荒山植绿、公路增绿、村庄补绿等绿化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3.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5%。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