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刚(鄂尔多斯市委书记):
经济发展预期好,企业、银行及各类市场主体就有了发展信心,而守住信心,就能共克时艰,就能守住经济发展的希望。
廉素(鄂尔多斯市长):
适应新常态,就要按照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要求,大力引进清洁能源、高端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
李晓军(中天合创鄂尔多斯能源有限公司党工部部长):
尽管经济形势严峻,但只要在产业转型中谋发展,企业的效益就会越来越好。
都嘎尔(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图克工业项目区负责人):
延伸产业链条,是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转型带动结构调整
全市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产能超过千万吨,
在建现代煤化工项目产能
1900多万吨
全市目前煤转电规模已超过
并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支撑的煤电产业格局。
千万千瓦
全市目前非煤产业增加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
比重较3年前提升
16.6个百分点
全市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40%,
对当地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
在煤炭深加工、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全市储备了
1100多个大项目
中煤大化肥项目装载车间
汇能煤化项目总控室
图克煤化项目生产线
中煤鄂尔多斯新能源有限公司装载车间。
光伏发电项目区
“守住信心,就能共克时艰,就能守住经济发展的希望。”
时值2015年11月,鄂尔多斯市委领导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表态,再次激起新闻媒体深度关注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热情。
何以有这样的表态?
熟悉当地发展现状的人们清楚,鄂尔多斯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资源需求约束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委领导之所以如此表态,源于鄂尔多斯正在进行的产业转型。
媒体的热情源于什么?
行走在鄂尔多斯大地,方兴未艾的产业转型,为鄂尔多斯在稳中求进中重构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版图开辟了道路——媒体记者,也因着这种产业转型和重构而激情澎湃……
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
“延伸资源型产业链条,是鄂尔多斯产业转型的希望所在。”
凭着20多年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曾于今年9月到鄂尔多斯考察的留美博士李正浩得出上述结论。
促使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不是躺在卷柜里的一大堆资料,而是遍布在鄂尔多斯的诸多资源型产业延伸项目。
神华集团鄂尔多斯年产能超百万吨的煤制油项目,每天可将数千吨煤炭转化为油品。
站在这个全球首套煤直接液化项目装备前,你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工业化、现代化气息:
煤炭干馏得到焦炭,焦炭在高温下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制得的粗煤气经变换、脱硫、脱碳,获得洁净的一氧化碳与氢气混合物;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经合成反应生成烃类产品,烃类产品经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汽油、柴油和液化天然气……
每次来到这一项目装备前,多年在煤化工行业打拼的鄂尔多斯人张丰毅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是处于世界煤化工技术尖端水平、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
让鄂尔多斯人自豪的,还有2个规模更大的煤制油续建项目:总投资450亿元、规模为年产250万吨油品的神华煤制油项目,总投资375亿元、规模为年产200万吨油品的伊泰煤制油项目。
在这两个巨擘项目的影响下,鄂尔多斯的煤基新兴产业正在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
这种态势,主要表现在煤炭产业链、资源型产业链的多元化延伸上:
鄂尔多斯察哈素煤电一体化项目,是以“采煤现代化、煤从空中走”为特征的清洁能源项目,千万吨产能的现代化煤矿和两台66万千瓦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是其实现低排放、高效益的重要保障;
已经落地投产的鄂尔多斯中煤大化工年产100万吨合成氨、176万吨尿素项目,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全部吃干榨净,副产品甲烷气、粗酚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经济不破坏环境”在这里成为现实;
总投资590亿元、即将投产的鄂尔多斯中天合创“煤—甲醇—烯烃”项目,是在建规模全球第一的煤炭清洁利用项目,产业链上20多套世界一流水平的循环产业装备,是其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坚实后盾;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气项目,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甲烷气的循环产业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转化原煤680万吨,每年可生产天然气、合成气29.4亿立方米,加上循环利用工业废气生产的硫磺等副产品,让鄂尔多斯原本饱受市场打压的煤炭身价倍增;
鄂尔多斯建丰煤化工项目,是全国首个煤分质综合利用项目——其煤制合成气项目、煤分质清洁利用项目和醋酸项目,让生产线上产生的工业“三废”消化殆尽,资源提质增效在这里成为无限可能;
鄂尔多斯建元煤焦化项目,是集煤炭开采、洗选、炼焦、化工为一体的清洁能源项目——项目区里,捣固焦生产、粗苯生产、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首尾相连的产业链条,翻开了鄂尔多斯以全流程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精彩篇章;
鄂尔多斯久泰能源年产百万吨甲醇和10万吨二甲醚项目,是目前国内煤化工行业中同类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这个示范性项目,为鄂尔多斯以精细化工项目引领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
……
有一种力量,足可改写历史。
鄂尔多斯资源型产业链延伸所迸发出的转型力量,就是改写鄂尔多斯经济版图的重要力量。
有事实与数据为证:
全市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产能已超千万吨,在建项目产能1900多万吨,煤制油等国家五大煤化工示范项目已在鄂尔多斯全部落地,一场以现代煤化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戏,正在鄂尔多斯激情上演;
全市目前煤转电规模已超过千万千瓦,并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支撑、以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的发展格局,以“煤—电”绿色产业项目为支撑实现清洁能源输出,已成鄂尔多斯产业转型的主流;
全市目前已形成天然气化工产能239万吨,已建成和在建的“天然气—尿素”项目产能200万吨,一个由煤、天然气下游产业链延伸形成的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方阵,已在鄂尔多斯定型。
发展非煤产业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
打造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这是新常态下内蒙古人必须面对的发展课题。
把鄂尔多斯打造成为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这是新常态下的鄂尔多斯发展新目标。
作为煤炭大市,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条件下,鄂尔多斯如何摆脱经济对煤炭的依赖、如何实现新常态下的新目标?
答案无疑还是转型。
如何实现转型?“不仅要靠延伸资源型产业链条,更要靠非煤产业的发展壮大。”——市委、市政府的果断抉择,为全市非煤产业的发展壮大赢得先机。
地点,定格在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园区奇瑞汽车总装车间。
在这个占地数万平方米的车间,经过底盘安装、座椅安装、智能化检测等数十道工序,生产线上每2分钟就能下线一辆轿车。
让产业走向更高端,是装备制造园区最为鲜明的特点。
园区内,京东方有机显示屏面板、模组及相关产品研发项目,是鄂尔多斯新建的区内首个有机显示器项目,也是内蒙古投资规模最大和领先全球水平的高科技、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在这个投资额超过200亿元的高端产业项目展厅,联想、华为等各个电子信息产业巨头的高端手机,均配有“鄂尔多斯京东方”的显示屏。仅2015年以来,联想、华为等企业就从这里买走2300多万块手机显示屏。
“来到鄂尔多斯的人都想不到,这里不仅有汽车装备制造业,还有领先世界水平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站在奇瑞年产30万辆汽车项目基地的最高处,装备制造园区负责人焦晶感慨万千。
发生在鄂尔多斯的“想不到”,远不止这些。
地点,定格在鄂尔多斯高新产业园区车载制氢机储能组装车间。
“将制氢机接入任何一款车的燃油及尾气排放口,就能促进尾气中CO等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减少污染排放。”站在年产300万台车载制氢机组装车间,负责人王冬至介绍。
“通过技术攻关,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将会被处理掉。到那时,再将制氢机接入汽车燃油系统,汽车尾气中排出来的就只有水蒸气了……”对于鄂尔多斯车载制氢机的产业发展前景,王冬至充满信心。
目前,全球汽车超过10亿辆,汽车尾气污染已成全球公害。在当前还没有一种有效手段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条件下,鄂尔多斯生产的车载制氢机可能引领的绿色能源革命和环保产业革命不言而喻。
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史,同时也是一部非煤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
翻开这部史书最为精彩的部分,可圈可点、可触可感,更铭于每一位鄂尔多斯人的美好记忆中:
依托汽车整装企业,鄂尔多斯加速引进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华泰、奇瑞、新兴重工等相关项目的投产,集聚起30多家配套企业,为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化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凭借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火电等清洁绿色能源,鄂尔多斯华泰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落地投产,杭锦旗建成新能源产业园区,全市风电、光电、生物质电和水电装机突破140万千瓦,鄂尔多斯已然迎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春天;
凭借荣泰光电等一批电子产业项目,鄂尔多斯率先在全区发展以云计算等为支撑的新兴信息服务业,打造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开创出全市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崭新局面;
利用粉煤灰等曾经废弃的资源,鄂尔多斯构建出一个前景远大的循环产业——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铝后加工产业,已经形成的超百万吨氧化铝产能,为鄂尔多斯开辟出新的工业化发展路径;
凭借“温暖全世界”的羊绒衫品牌优势,鄂尔多斯培育出年加工1200万件羊绒制品的现代化羊绒加工产业集群,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羊绒制品集散地”,鄂尔多斯农畜产品加工业再续辉煌;
……
美好的记忆,意义非凡。
经过煤炭价格大起大落的阵痛,经历了“一煤独大”的成长烦恼,鄂尔多斯——这个曾以煤炭产业安身立命的资源型城市,已经在发展壮大非煤产业上迈出了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这一步,到底“重要”在哪里?
实践给出的转型成果振奋人心:目前,鄂尔多斯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比重高达46%以上,比3年前提升16.6个百分点,全市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非煤产业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
内蒙古社科联专家如此评价:提升16.6%,对于一个煤炭产业占工业比重曾经高达70%以上的资源型地区而言,是一个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性跨越。
“跨越”的意义何在?
鄂尔多斯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推动非煤产业规模化发展就是答案;以非煤产业的发展壮大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就是答案!
建设五大基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
历史,连接着昨天与今天,也定位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关键节点回望鄂尔多斯产业转型的历史,就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
“无论是延伸资源型产业链,还是发展壮大非煤产业,都为鄂尔多斯推进五大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开辟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内蒙古社科联研究员朱晓俊说。
光明的前景,源自鄂尔多斯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累累硕果:
全市已经形成的近千万千瓦低热值煤电装机和热电联产电力装机,已经形成的1400多万千瓦火电装机,已经形成的4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能,就是实现清洁能源输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光明的前景,源自鄂尔多斯打造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累累硕果:
全市已经形成的142万吨煤制油产能、570万吨煤制甲醇产能、10万吨煤制二甲醚产能、307万吨煤制化肥产能,正在投资兴建的近2000万吨现代煤化工产能项目,就是建成示范基地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光明的前景,源自鄂尔多斯打造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的累累硕果:
全市已经引进的奇瑞汽车、锦西化工机械、西北特种电缆等现代装备制造项目,已经建成的中兴能源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五大系列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已经形成的32万辆汽车、45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箱产能,就是建成新型产业基地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光明的前景,源自鄂尔多斯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累累硕果:
全市已经建成的260多万亩现代农牧业绿色示范基地,接近60%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为完备的羊绒加工、乳品加工、肉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就是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光明的前景,源自鄂尔多斯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累累硕果:
全市已建成的44个星级旅游景区,已建成的全区仅有的2个5A级旅游景区,国内仅有的康巴什城市景观旅游区,人文底蕴深厚的河套人遗址、秦直道、成吉思汗陵、阿尔寨石窟,就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五大基地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五大基地建设所催生的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鄂尔多斯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累了一笔惠泽后世的宝贵财富:
由于转型,曾经“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目前非煤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由于转型,全市形成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共同推动稳增长的局面,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速超过同期全区、全国水平;
由于转型,在饱受能源原材料市场打击的情势下,今年前10个月,鄂尔多斯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占到全区的50%以上;
由于转型,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门类齐全的服务业,成为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40%;
由于转型,在煤炭深加工、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全市储备了1100多个总投资超2万亿元的项目,鄂尔多斯已经吹响“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嘹亮号角;
由于转型,全市建成26个创业园和产业孵化基地,每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近百户,鄂尔多斯推动大众创业的氛围已然形成;
……
重温发展,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沿着鄂尔多斯以五大基地建设引领产业转型的轨迹,沿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引的方向,鄂尔多斯坚信:
坚持产业转型发展,坚持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资源型地区经济必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王开 刘晓冬 杨帆 王玉琢 赵元君 额尔敦 金泉)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