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该如何拥抱“独居时代”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王钟的 (特约评论员)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作为一个客观表述,“独居时代”已成为难以阻挡的趋势。据报道,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目前,中国有超过5800万人一个人生活,单身家庭数相当于全国总家庭数的14%。有关调查还显示,我国30岁以下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好,就越有可能选择独居。“单身家庭”概念的盛行,似乎给“家庭”来了一次重新定义。按照传统的理解方式,“单身家庭”可能是一个悖论:既有家庭,何来单身?但是现在人们必须适应和理解这一悖论:一个人可以组建一个家,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独自组建了家。

关注独居人群,不单单要关注因空巢、丧偶、离异、无子造成的中老年独居现象,也要下力气关注二三十岁的青年独居者。实现观察视野的扩大,才能够理解为何“独居”从一种特定群体的现象级问题,变成需要每个社会人用实际行动解答的时代性问题。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独居并非天生而来,是人生道路上一段特殊的时期。在独居之前的学生时代,他们或者生活在父母的护佑下,或者和同龄人成长在同一个屋檐下,绝少有一个人居住、生活的情形。而在脱离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独居成为了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其中的心理落差,跟独居后自由、放松的氛围放在一起,恰似跷跷板的两端。独居的“独”,既是“独立”的“独”,也是“孤独”的“独”,给年轻人带来挑战。

美剧《生活大爆炸》描写了几位青年科学家,从合租一间房子开始,逐步发展友谊并找到各自伴侣的故事。在中国,特别在特大城市中,这种几个年轻人合租一间房的现象已经很多。但是,像《生活大爆炸》展现的那种融洽的合租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可遇不可求的。“同屋的陌生人”精准地概括了一些年轻人的居住状态。

近年来,一些老年独居者因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在家中身亡,且在多日之后才被人发现的悲剧,经常见诸新闻媒体的报道。不错,相比老年独居者,青年独居者的确在总体上身强力壮,抵御意外事故的能力也更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青年独居者不存在身心方面的隐患。无论是来自生存的压力,还是来自社会交往的压力,都可能让青年独居者遭遇心理危机。独居可能不是这些危机的原因,但无疑会加重危机的潜在后果。

必须看到,许多经历独居生活的年轻人,并非是一些人所想象的被迫独居。这一类独居者往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经济能力也不差,选择独居完全是他们追随自己的内心选择。既然如此,与其感伤于“前独居时代”的集体回忆,不如大大方方欢迎和拥抱“独居时代”。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想想能为独居的朋友们做些什么。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