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振发、王雪威 通讯员姓晓睿、许艳彦)近年来,张家口市经开区充分发挥位处主城区优势,从研究挖掘察哈尔文化、建设察哈尔文化城、推动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新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特别是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首座展示张家口全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展馆——“察哈尔文化城”于9月30日正式落成,不仅有效填补了区域高端专业文化市场的空缺,更开辟了一个全方位展示张家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打好宣传牌,唤醒察哈尔沉睡文化资源
经开区将察哈尔历史文化作为特色品牌,不断加大研究挖掘力度,全面叫响察哈尔文化品牌,收到以文化提名气、聚人气的良好效果。他们借力新闻媒介宣传,携手新华社、新浪网、北京电台、《河北日报》等媒体,以网、声、报的立体阵势,推出了《察哈尔文化城与公众首次“亲密接触”》《察哈尔文化城——地域文化新名片》等多篇新闻报道和多部宣传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对察哈尔文化的广泛关注。
组织学术交流宣传。今年以来,召开了两次察哈尔文化城新闻发布会,并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杨伯达、台湾学者黄忠胜和李国欣等30多名专家学者,以“传承发展察哈尔文化”为主题,进行了多次学术交流,切实提升了察哈尔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组建了察哈尔文化班子,具体负责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开发。
搭建实体平台宣传。总投资5亿元,新建了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察哈尔文化城,收集了张家口各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刻、彩绘、书法、古玩、珠宝等3万余件艺术珍品,反映了张家口的礼仪文化、建筑文化、军事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多元文化,成为张家口市文化产业中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文化产业“航母”。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
走出创意路,培育察哈尔新型文化产业
通过创意性探索、产业化包装、高层次推进,积极培育察哈尔新型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文化融入,扮靓景点。将张家口悠久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军事文化、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与察哈尔文化城建设相结合,兴建了察哈尔文化艺术馆、蒙元文化艺术馆、中华第一肉石馆、刘生展美术馆等14家精品展馆,彰显了张家口不同时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搭台,助力经济。将文化产业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探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点。察哈尔文化城落成期间,有针对性地召开了察哈尔文化、赏石文化、玉器古币文化等一系列高层论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和赏客,带来了重大投资兴业商机。先后达成了兴建张库大道博物馆、蒙元文化博物馆、察哈尔历史文化博物馆等8个私人博物馆项目协议,总投资达1.3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文化升级,做优产品。以察哈尔文化城为平台,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民间参与,全力打造京张冬奥会的重要旅游接待点,加紧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文化城已与15家张家口及外地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察哈尔文化城将成为张家口领略塞上草原旖旎风光、体验激情滑雪等旅游项目外的又一全新旅游观光精品景区。
传承文脉,搭建多形式交流发展平台
经开区通过搭建多形式发展平台,真正打通活跃察哈尔文化的传承脉络。
打造察哈尔文化研讨中心。把察哈尔文化城作为察哈尔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以“传承发展察哈尔文化”为主题,每年定期举办国内级别最高的察哈尔文化发展研讨会,全面加强察哈尔文化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发掘整理张家口的悠久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打造京西北艺术品交流中心。联合中国收藏家协会、市委宣传部、察哈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等单位,邀请京、津、冀、晋、内蒙古等地各类文化名家、收藏家、企业家,每年定期举办“察哈尔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并积极承办“察哈尔文化季”、文化艺术品拍卖、民间鉴宝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京西北艺术品交流中心。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