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沈阳蒲河:从“龙须沟”到亲水河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出沈阳城区向北七八公里,就是蜿蜒美丽的蒲河。宽阔的蒲河,犹如一条金色的玉带,串起沈阳北部的一座座小镇、一个个社区。

在游览过100多公里的蒲河生态廊道后,辽宁籍作家刘兆林感慨:“每年东跑西颠,到很远的地方去看别家的风景,自己眼下的无限风光,竟浑然不知。”

蒲河,这条昔日污染严重、曾被戏称“沈阳龙须沟”的臭水沟,如今全线告别劣五类,水质稳定在四类。蒲河生态廊道初步实现“水清、岸绿、路通、景美、河清、宜居”(如图),正成为沈阳北部的生态带、景观带、城镇带以及新的经济增长带。

曾是“臭名远扬”的污水沟

坐公交车去城北,不用睁眼看窗外,闻着臭味,就知道是到蒲河了

蒲河发源于铁岭县想儿山,因生有大量蒲草而得名,在辽中县汇入辽河支流浑河,全长205公里,其中近180公里位于沈阳,流经沈阳北部的沈北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县。

于洪区平罗镇,今年80岁的纪连奎大爷长在蒲河边,年轻时曾在蒲河打鱼摸虾。“小时候,蒲河水可清可甜啦,随便捧一捧水喝到肚里,解渴又凉爽。水中鱼儿成群。”

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两岸建起了上百家企业,小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星罗棋布,无一有污水处理设施。除了工厂,两岸河滩上还遍布数不清的养殖场,这些养殖场的排泄沟与河道相通,粪便、废水直接排河里。

水很快变黑变臭,不要说鱼鸟,人经过都捂着鼻子。直到七八年前,蒲河还是一条“臭名远扬”的污水沟。沈阳人坐公交车去城北,不用睁眼看窗外,闻着刺鼻的臭味,就知道是到蒲河了。那时的蒲河,河道狭窄,污水横流,臭气冲天。

在无节制的利用下,蒲河由一条造福两岸人民的母亲河,成为一条人人避而远之的污水沟。

2009年,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集中全市力量,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改造蒲河、治理蒲河、开发蒲河,把这条“龙须沟”、臭水河,改成生态环保、为民造福、适于居民居住生活的景观河,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绿带。“蒲河治理,事关沈阳生态文明,事关北部地区百万群众福祉,事关北部空间的优化开发。”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

全市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在180公里的生态廊道,开展了水利工程、绿化工程、道桥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流经的沈北、于洪等区域,也作为“一把手工程”,打响了蒲河治理攻坚战。

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抓,全线消除劣五类水体

如今,漫步蒲河,人们会感到,这是一条亲水之河

治河先治污。污染治理是综合治理的关键。由于水质常年是劣五类,河水失去了生态功能。河道弯曲,多年淤积形成了多段阻塞,一到雨季洪水漫滩,两岸积水排泄不畅,造成附近农田洪涝和环境污染等灾害。沈阳治理蒲河污染,首先从疏浚蒲河河道、清除淤泥开始。

治污必须断污水。蒲河承接了沿线众多企业排放的污水及生活污水,必须截断这些污水。沈阳在蒲河沿线新规划建设了17座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350公里,治理关停污染企业136家。

3年时间里,沈阳把治理蒲河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市委书记、市长隔一阵就去现场检查;对位于各区县的干、支流辖区段水污染治理工作实行“河长制”,对治污工程实施项目实名负责制,将相关地区的行政一把手作为“河长”和第一责任人,把治污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流经区县也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实现蒲河大变样。

建拦蓄水坝、疏浚河道,整治污染……蒲河实现了水流贯通、水面相连,河道平均宽度由20米增加到80米,蓄水量增加六成,彻底结束了干枯断流的历史;防洪能力由几年一遇普遍提高到50年一遇;全线消除了劣五类水体。

今年国庆节期间,1600多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聚集沈北新区蒲河岸边的锡伯族广场,开展了“大美蒲河,绿色骑迹”自行车骑行活动。看到蒲河水清草美,沿线绿意花香,骑友们情不自禁拿出相机、手机,拍照片、发微信。

记者每次开车经过蒲河,都忍不住停车下来走一走。漫步蒲河,人们会感到,这是一条人文之河、亲水之河。精致的景观,别具特色的文化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跑道、栈道、凉亭、亲水平台,都让人流连忘返。

沈阳在蒲河沿线建设了33个大的景观绿化节点,新建、改建桥梁18座。仅于洪区,就建了5湖、36岛、14个广场。沈北新区在蒲河建了7个湖泊、3处湿地、8座拦蓄工程、66公里滨河路,种植树木160万株。如今,蒲河成了城市生态景观公园、园林植物科普园区、水利风景区。

沈北新区把蒲河的治理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按近水、亲水、娱乐、休闲的原则,沿河重点实施文化休闲广场、滨河景观路、滨水栈道等文化休闲设施建设工程,建了塑胶跑道、景观休闲路、石板散步道,提升了蒲河生态廊道的文化休闲功能。这些地方成为市民休闲旅游好去处。

优美生态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两岸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大批重大项目竞相涌入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人气旺了,引来无数市民和投资商贾。

蒲河的治理、生态的优化,不但造福两岸百姓,更使得长期发展相对滞后的沈阳北部地区,成为投资创业沃土,为沈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前,蒲河两岸多农田,以农业经济为主,现在随着沈北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蒲河生态廊道建设的逐步深入和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两岸的土地价值不断攀升,由50万元/亩提高到180万元/亩,一大批重大项目竞相涌入,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聚集。

沈阳正在放大蒲河生态综合效应,加快北部地区城镇化、产业化。蒲河沿线分布7个乡镇、72个村屯。沈阳按照总体规划,在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渐次进行村屯撤并,建设了蒲河新城、辽中近海新城等一批新城、新市镇,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随着城市空间逐渐扩大,沈北人不经意间发现,城市已拓展到蒲河岸边。治理改造后的优美生态,成为沈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人杰湖两岸,记者看到,“生态新商业”中新国际城、方特欢乐世界、奥特莱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已经投入运营。

蒲河生态恢复后,仅新增项目的投资即达数千亿元,这还不包括土地增值收益。“蒲河生态经济带已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入区,项目总数达100余个。”于洪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蒲河治理也在深深影响、改变着两岸居民的生活。住在沈北新区仁合新居的孙立波老人,从低矮平房搬进了新楼房。他说,“2007年以前,我一直住在蒲河岸边的仲官村。夏天蒲河最怕下暴雨,河水一涨,庄稼保不住,还非常臭。沈北进行蒲河治理以来,我住进了楼房,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孩子们有了新工作。”

现在的仲官村已变成了别墅区,原来的臭水沟变成了供居民健身休闲的美丽廊道。老百姓告别了“脏、乱、差”,融入了“洁、净、美”的人居环境。

纪大爷也“回归”蒲河边,每天到河边散步,会会老友,打打拳、下盘棋、唠唠嗑。“不是我吹牛皮,你走一遭,看看有比咱这景再好看的么!”纪大爷说。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