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农业科技等为内蒙古带来12连丰 粮食总产量达565.4亿斤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12月9日,记者从自治区农牧业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公布内蒙古粮食产量,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65.4亿斤,比2014年增加14.8亿斤,增长2.7%。

今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达8590万亩,比上年增加113.52万亩,增长1.33%;粮食单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平均亩产658.2斤/亩,比上年增产8.65斤/亩,提高1.3%,与2013年亩产持平。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同步增加,为内蒙古粮食再获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及时下拨2015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种补贴资金,稳定了农民的种粮收入预期;二是高产作物面积增加,扩大了玉米等高产粮食种植面积。

内蒙古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农业气象条件良好,灾害总体较轻。今春以来,内蒙古积温、降雨量、累计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普遍高于上年,虽然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造成局部灾害,但全区农业气象灾害总体较轻。

二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今年内蒙古重点推进了“两带四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东部玉米优势产业带和西部沿黄灌区以及土默川平原玉米优势产业带布局规划,稳定沿黄灌区优质小麦优势区、阴山北麓马铃薯优势区、东北非转基因高油大豆优势区、东四盟市优质粳稻生产优势区等四大特色作物优势区,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水平。在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上,玉米重点推广高产、优质、脱水快、适合机械收获的品种,严格控制越区种植,提高籽粒成熟度和产品品质;通过脱毒种薯补贴项目引导,改变主产区种植结构 “一薯独大”的局面,向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三薯”协调发展要效益,提高优质、早熟、专用品种种植比例。

三是农业科技支撑有力。各地把科技支撑作为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动力,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良种繁育和测土配方推广应用。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全区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种子包衣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29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250万亩,高寒旱作区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932万亩。综合配套适用技术大面积推广,为内蒙古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农业生产措施得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各地不断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王国英)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