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公益慈善都是土豪和有钱人干的事儿;以为公益慈善就是好人好事儿;以为公益慈善,就是捐钱捐物;如果你还抱着这样的观念,显然,你已经out了!
我记得2012年我在采访NBA球星加内特的时候,当他知道我在做一个“为孩子加个菜”的公益项目,主动提出要捐款,我们说欢迎,当他说完一个天文数字后,吓了我们一跳,我说不用那么多,捐个5块、50块钱就行,可他说在他们那里,作为一个明星,虽然没有捐款限额,但每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出多大力;所以我知道了,在美国,如果你不做公益慈善或做得不够,你是不会被人尊重的,甚至会被耻笑的;在那之后,我也发现,美国每年有80%以上的家庭会捐款,其中,每年捐款总额的70%以上,来自个人捐款,而中产阶级及以下收入群体捐款占总额的50%-80%,很多美国家庭,每年都会有支持公益慈善的财务计划,为公益慈善捐款,已经变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在中国,70%以上的捐款来自企业,个人捐款仅占20%-30%,对于中国而言,公益慈善,还仅仅只是好人好事。
公益慈善,当然不仅仅是捐款那么简单!有一年,我受邀参访土耳其,因为做公益慈善的习惯,我也特别希望了解土耳其的公益慈善文化。对方带我去了一堵墙,他们介绍说,在墙的一边,很多普通土耳其人会把钱压在石头下面,以供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来拿走用;我当时特别好奇地问了一个问题:怎么确认来拿钱的人都会是生活困难的人呢?怎么保证他们只拿他们需要的那部分而不是全部呢?带我们去的当地人一愣,想了说想:真主在看。
按照我的生活经验,我只是问了个很“正常”的问题,从对方的回答里,我分明感受到了公益慈善,可不仅仅是捐钱那么简单,他们已经把公益慈善和信仰结合了,并且和信仰一起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反观我们,是不是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平常互相倾轧,大难来时,却争相献爱心;平常连父母亲戚都不尽职责,却特别热心于千里之外的失学儿童;一边昧着良心偷税漏税、挣黑心钱,一边举着支票在媒体上大谈特谈企业社会责任;平常满嘴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如此分裂呢?
公益慈善不应是美化自己的化妆面具,它就应该是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和我们的工作生活统一融合不分裂;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关心流浪小动物、不乱扔垃圾、不加塞插队、给老人小孩让座、为外地人指个路、看演出认真听鼓鼓掌、看到好文章点个赞转发一下等等,努力做个不昧良心、好打交道、不给人添乱的人。
我经常在不同场合里都说:1000万人每人捐一块钱,胜于1个人捐1000万;公益慈善,不是比谁比谁捐钱多,谁比谁更土豪,而是让更多的人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去做你认为有益的事儿,并且乐在其中,这样才能长期地做,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我们永源基金会举办的“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公益项目,倡导轻松公益、随手公益,降低门槛,让人人都能公益,想捐的可以捐钱,能提供服务的企业可以提供服务,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来当志愿者,每一个北京市民还可以认领接待一名乡村老师一天,不能现场参与的,你还可以认领一个乡村孩子的愿望。直到今年,我们有一批志愿者已经连续四年每年暑假都要回来参与“爱飞翔”,按他们的话说:如果暑假没有“爱飞翔”他们会觉得缺点什么;我们有的公益支持单位,比如和睦家医院,已经连续五年为乡村老师体检,这也变成了他们的习惯。
公益慈善没有门槛,随手可及,人人参与,把偶尔的好人好事,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从阅读《告别土豪:中国慈善新时代》这本书开始,让我们一起告别土豪公益时代,遵从内心,随时从身边做起,让公益慈善变成生活习惯,培养和传承我们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的社会正常起来!
(本文系崔永元为《告别土豪:中国慈善新时代》所作序言)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