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强劲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石家庄高新区2015年创新发展“全扫描”
京津冀知识产权局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到高新区考察。
河北创客乐园同入驻企业和业主沟通交流。
科技政策宣讲。
河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仪式。
科技创新强劲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15年,石家庄高新区以新时期火炬中心“一个行动、两项工程”中心工作为指引,以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为核心,抢抓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机遇,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路径,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主线,培育创新主体,发展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强化金融支撑,壮大产业集群,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最新的综合排名结果,石家庄高新区由第32位跃升至第19位,首次跻身全国20强,位居全省国家高新区第一位,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单项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石家庄高新区步入了建区以来最好发展时期。
目前,高新全区各类企业有50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15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78家;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36家;上市挂牌企业36家,已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其中,以以岭药业等为代表的18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30家)占总产值比重41%;以国祥制冷、博深工具等为代表的130多家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规模以上企业60家)占总产值比重29.5%;以54所、13所为代表的16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占总产值比重19.2%。科技服务业占全区GDP总量超过了9%。
创新体系建设进展明显
为进一步激发高新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按照省市有关政策,围绕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在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聚集、新型创新载体培育等方面,坚持政策创新,努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条政策》、《新三板企业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新四板挂牌资助政策》、《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人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管理办法》等。每年拿出不低于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7%用于科技发展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近三年兑现各类政策资金2亿多元。
创新主体不断成长壮大
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736家。培育2000万元以上的雏鹰企业61家。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新增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大力培育、储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13家,2015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4家,领先于各市及省内其它国家级高新区。
目前,石家庄高新区已拥有火炬计划重点企业5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27家。
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岭药业获批建设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五十四所获批建设卫星导航系统和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院士工作站在高新区挂牌,聚集了37位院士。
2015年,高新区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增加到4家,占全省二分之一;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全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一共有93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30家,市级53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7个,院士工作站达到9个。
目前,石家庄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家,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4个。
“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创新平台由5家增加到9家,新增4家;省级创新平台由14家,增加到30家,新增16家;市级创新平台由21家,增加到53家,新增32家;博士后工作站由3个,增加到7个,新增4个;院士工作站由0个,增加到9个,新增9个。
产业集群发展活力十足
2014年12月,石家庄高新区“药用辅料与制剂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为第二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截至2014年底,石家庄高新区注册的生物医药企业163家,其中生产企业93家,研发推广企业21家,批发零售企业49家。
2015年1月,经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批复,光电子产业集群、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6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之一。
石家庄市光电子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为核心技术依托单位,以东旭集团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企业,已形成了材料、芯片、外壳、封装、设备制造、系统与应用于一体的完整光电子产业链,目前拥有27家从事光电产业的高科技企业。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群聚集了中电科54所、河北汉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搭建了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积极整合全区产业资源。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144件,当年形成国际标准3个,当年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3个。集群各类研发机构达到30个。
全链条孵化体系得到强化
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满足不同创业者需求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出台了《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了5家众创空间,鼓励高新区注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众创空间。
大力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承载能力。制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管理办法》、《孵化器管理手册》,规范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指导,促进了孵化器管理水平和创业孵化水平的提升。目前,全区已投入运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有14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家,孵化场地面积达10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26家。
积极落实《河北省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出一个团队,做强一个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15年,石家庄高新区翰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脑退化症多肽诊断芯片创新团队、河北桑迪亚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型靶点型抗肿瘤药物研发创新团队、河北省健海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芯片创新团队、河北天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业团队四家企业团队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产业创新创业团队。
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15年4月,高新区以当届最高评分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成为全国第18个、全省唯一一个被评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国家级高新区。全区资助专利申请和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合计超过254.5万元,增长10.5%。
为拓展知识产权工作,高新区于2012年6月建立并正式投入运行高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自成立以来,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辖区内300家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重点摸查,了解了所辖企业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以及专利保护的了解及应用情况,有针对性为企业提供服务以及拟定知识产权培训课程提供了决策参考。为区内企业举办了13个专题、46场有关知识产权的讲座,培训企业100余家。为企业提供各种咨询服务463次。其中专利申请咨询340次,专利保护咨询31次;知识产权法律咨询92次。为企业提供专利检索服务193次。为企业提供专利交易信息及咨询服务67次。
高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以上免费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自主创新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科技金融链条逐步完善
2015年高新区全区累计上市挂牌企业16家,其中创业板1家,新三板13家,新四板2家。全区累计上市挂牌企业36家,港交所挂牌企业4家,主板1家,中小板4家,创业板4家,“新三板”15家,“新四板”9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占全省17%,占全市65%。高新区一直致力于对企业上市的培育、辅导和服务工作,现已培育上市后备企业52家,其中“新三板”后备企业40家,已与券商签约企业30家。
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质地优良,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平均每股收益、平均毛利率等代表性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2012年证监会行业门类标准划分,高新区挂牌企业共涉及4个大类,其中制造业6家、信息传输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家和建筑业1家。其中制造业为高新区第一大行业,挂牌企业为7家。通过行业各项比例可以看出高新区为河北省发展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能看出,在全球创新经济的浪潮下,高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各个行业发展均衡。
2015年高新区成功引入河北银行、中国银行和北京银行建立科技支行,其中河北银行科技支行共与30余家高新区的科技型企业进行了对接,截至2015年10月末,共为高新区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合计金额5100万元。
高新区还组织区内企业对接股权质押贷款等多项上市挂牌企业专项贷款逾4000余万元。组织企业申报省科技厅的履约保险贷款业务,目前协助区内15家企业申报该项业务,申请贷款总额近7500万元。高新区积极打造开放性、公益性、综合性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与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关村担保公司签署合作意向,成为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发展基金试点园区。区内已有37家企业有意向参与基金。基金旨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满足中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防范、规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资金回笼与还贷周期不匹配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经营风险,使中小微企业摆脱因暂时经营困难而造成资金周转难、转贷难、应急难的困境。
高新区联合河北省科技厅共同出资4000万元,引导银行与社会资本设立石家庄高新区中浦创投基金,成为我省第一个股权与债权投资相结合的基金,目前为高新区德赛化工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债权投资1.43亿元,为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股权投资5770万元。此外,该区还通过发行集合债券,为智同医药等5家成长期企业融资1.78亿元;组织企业发行集合票据,为铁园科技等4家企业融资2.8亿元。
实现金融资本和企业的合作共赢,必须建立起共同参与的对接平台。高新区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率先建成了河北省首家金融超市,与60多家银行、担保、基金、券商、创投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金融超市定期组织各类对接会,为企业融资提供一站式服务。另外该区通过组织对接会、专家讲座,引导优质私募股权公司、券商及其他中介机构关注我区企业。举办银企对接会2场,驻区金融机构和近100家企业参加了活动,促进了银政企之间的合作交流,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邀请新三板股权交易所、石家庄股权交易中心及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金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4场,惠及企业120余家,通过解读资本市场最新政策及金融知识,拓宽区各相关单位及企业高管金融视野。加大走访调研力度。组织到辖区企业和金融机构调研,了解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促进辖区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
该区与北京天使汇、创新工场等机构合作,每季度邀请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对申请融资的企业和创业项目开展投资评估、项目路演、培训辅导。2015年,又先后组织飞马旅、广发信德基金、中科招商、优势资本、天星资本、德同资本等北京知名投资公司,开展项目路演和风投资本对接活动,8家企业共获得天使投资2.5亿元,其中北京富沃德投资公司为河北创源科技公司投资5000万元。
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
高新区去年成功入选《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要求,完成京冀(石家庄)协同创新示范工程方案。
此外,建立了与北京市科委的对接机制,利用石家庄科技大市场的平台,设立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北京技术市场服务窗口,对接北京科技资源。
高新区还建立了3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组织百家企业进天津大学活动;组织了3场次86家企业与北京开展技术、人才和项目对接;组织了2场次共100多家企业与北京创投机构对接;全年有36家企业与北京、天津的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并在省市立项。完成技术交易额1.3亿元。
高新区还参加了“互联网跨界创新”工程和“国家高新区伙伴计划”,推动京津冀高新区间的横向合作。组织区内17家企业参加中关村实施的“互联网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并成功引进15家中关村互联网企业落户高新区。
通过积极争取,大唐电信投资20亿元在该区建设北斗导航产业园已顺利开工建设。另外,北京旷烨投资55亿元的京冀产业示范园已列入省重点项目,目前正抓紧推进。引进北京首创财富在该区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