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生意生活 > 正文

南栗村老木匠的心愿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记者康瑞珍/文史晟全/图

把木头高高支起,两人手握长锯一推一拉,随着锯子与木头的相触,木屑像雪花一样飘落,这是传统锯木的场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场景已经逐渐消逝,而在省会裕华区南栗村的池新年家里还能看到。70岁的池新年从小就跟爷爷做木工活,一做就是一辈子。如今,他仍放不下这门技术,不忍心看着它一点一点地消亡,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这门传统技术能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铭记。

1

木工活一干就是一辈子

近日,记者还没有走进池新年的家,一阵锯木头的声音传来,这种金属与木头碰撞的声音在池新年听来是悦耳的,他已听了一辈子。池新年站在凳子上和前来帮忙的大哥一起锯一块1米多高的厚木板。“家里还有些木头,正在做一对木衣柜。”用传统的手工拉锯锯木头、墨盒打线,手摇钻打眼……这样的传统木工技艺已经陪伴了他几十年,如今仍在使用。旁边几个大小不同的手推刨子,十几把粗细不等的凿子以及各种型号的锯子整齐地摆在院子里,这个后院就是他的“工作室”,他退休以后几乎所有闲暇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池新年从小就跟着做木工的爷爷帮忙做木活,爷爷去世后,又跟村里几位手艺好的师傅学木工技术。用这门传统的技术制作桌椅板凳、木床、衣柜、纺车、风箱、耧车等,并以此养家糊口。后来,他去工厂、学校工作做的也是木工活,曾在学校做了十几年的书架和教具。

街坊邻居谁家有需要做的家具和农具也常来找他。“父亲的手艺在附近也是数得着的,他也很热心。”说起父亲的手艺,池新年儿子的语气中透露着一丝自豪,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干的活也总是和木头分不开。家里的床、沙发、衣柜几乎所有的家具一直都是父亲亲手制作的,不仅结实,外形也很漂亮。“多大的木头,能出多少料,心里必须有数。”池新年做木器总是既不浪费材料,又要做的得精巧。

2

制作微缩版传统工具传承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农具逐渐被淘汰,找池新年做家具的人也越来越少,退休后的他,心里仍放不下这门手艺,便在家里做起了缩小版的织布机、纺车和耧车等传统工具。“这些东西都是过去生活的必备品,现在几乎看不到踪影,做这些就是为了让后辈记住这些物件,还有制作的传统手工艺。”

这些缩小版的传统工具是池新年按实物1:6或1:7的比例用传统的制作工序制作而成,很是逼真。他照着实物画图,再按比例计算尺寸,精巧地做出每一个部分,再严密扣合在一起,结实牢固。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不含糊,为了制作这些微缩版的传统工具,还特意做了一套小型的木工凿子等用具。因为耧车的耧铧比正常的小太多,试了几种材料都铸不成,最后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模具,用锡才铸成耧铧。

池新年介绍,一架织布机单不同的部件就有60多个,耧车也有40多个部件。这些部件能拆能装,实物该有的功能这些也都具备,如果放大几倍,完全可以使用。多年前他就想做一架水车,但因之前并未做过,实物也已难寻,迟迟未动工,上次通过本报寻找到了水车的一个部位,他便根据这个部位推算形状和尺寸,现在已经在图纸上画出了轮廓,但制作材料不好确定,他仍在琢磨着,决心一定要做成,还原真实的水车。

3

最大的心愿是木工技术申遗

池新年的祖辈从事木工行业,自己又做了一辈子木匠,他对这门技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然而,几十年间,他眼看着木工技术从繁盛到衰落,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工艺正在逐步消失,传统木工技术几近失传的状况让他感到担忧。

“在过去,传统木工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家家都需要。”池新年清楚地记得,四五十年前,一个村子里都有七八十个木工,家里的工具和家具基本上都是木工制作的,而现在除了他之外,仍坚守着这个传统技术的在村子里很难寻找第二个人。“现在年轻人对这些技术根本不感兴趣,但这门技术确实在历史上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忍心看着它一点一点消亡,希望传统木工技术能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后人铭记。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