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世界上公认的一流园区是什么样的?

来源: 环渤海财经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硅谷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园区,是我国各地竞相效仿的榜样。到底硅谷的灵魂是什么?我们和硅谷学什么?聚焦高新区选取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硅谷联络处主任谈锋先生的演讲,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硅谷的精神总结为几句话,第一句话就是“挑战权威”。我们可以想象像斯蒂夫乔布斯和其他的创业大佬,他们从小就是挑战权威。再一个是“不同凡响”,这句话英文原文是语法不同的两个词,是乔布斯力排众议发明的一个词贴到高速公路上。第三句话是“改变世界”。 大家对硅谷很熟悉又不熟悉,各位在座心目中有多条因素,您认为硅谷是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行政区,或者是一个科技园?我们这里讲产业新区都不是,我总结硅谷三句话,第一个结构松散,第二个无为而治,第三个就是持续发展。

因为它对我们高新区在座的领导比较新奇的是,第一它不是计划的产物,第二不是优惠政策所产生的,第三也没有治理机构,这给硅谷观察和研究带来巨大的困惑,基本上找不到资源,因为没有管理机构,没有统计机构,什么都没有,就是没有人管,它发展的很好,我们怎么科学的来定义? 可以看到,硅谷是两个东西高度聚集,一个是人才,一个是产业。再一个,硅谷从经济学的角度是区域经济,但是它不是跟县、市、省、州有关。再一个就是产城合一,所以我们对硅谷的定义是一个产业族群高度聚集,一个劳动者居住高度聚集,而且追求高品质的高端生活,它没有任何归属,没有管理机构。

再来看看中国的高新区,大家耳熟能详,而且亲历亲为在做多年的,就是规划的产物,七通一平,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属地经济,这是我们中国的玩法。 硅谷的驱动力来自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结合市场需求。价值链方面不做制造,只做高端的研发,尤其是高端的服务。美国并没有特定对硅谷有什么优惠,而是各方面的商务、法律、移民、破产政策等等客观支持硅谷的发展,尤其军工为主的基础研发方面的投入,助长了硅谷的发展。 硅谷关于创新服务业特别强调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比较器重于高端技术人才,千人计划,比较器重服务业,服务业在硅谷人才比重占一大块,世界一流大学对硅谷的发展甚至产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的高教制度很难跟中国无缝对接,尤其高校和重点大学是归中央管,一个区、县、市、省无法来管。

我们来看世界上公认的一流园区的五大特征,硅谷是不是具备?还有各位在辛勤工作的高新区,或者什么区符不符合这五大特征? 第一个是不断有新产业和新业态产生,第二有较强的内生增长机制,第三是高端专业要素大量集聚,第四要开创领先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模式。好多公司没有产品,雅虎、Ebay都是发明生活模式,不是产品。第五就是特色产业高度聚集,每个餐馆有自己的招牌菜,来达到内生和均衡。 硅谷这个区域由两个经济特征来决定,一个特色科技产业聚集之地,第二个是高科技管理者和劳动者的高度聚居之地。硅谷核心区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地图。斯坦福就像革命火种一样,大学生的创意和创新的想法层出不穷,天使和风投集中在这里,创业第一个办公室也都在它周围。 我们关心几个数字,第一,硅谷4000平方公里好像很大,但是由于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的保护,荒地占绝大部分。第二,最重要的是人口,我们知道美国3亿多一点,硅谷292万的老人小孩都算上,总人口只占美国总人口不到1%,可是GDP占到美国3%。这种比例是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 上个礼拜我发了一个微博,风投大佬德瑞帕先生在11月前发起80万人签字,让硅谷独立为州,这把加州一分为六,其中有一个州投票成功就叫硅谷州。硅谷州如果成功的话,这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会变成一个行政单位。假设硅谷州成立了,在世界排名多大呢?大概排在第20到21位。 第三个要素,硅谷是弹丸之地,不到1%的全美人口,每年接受全美风投量的大约37%左右。我们要给各位高新区领导建议,要关注风投进入园区的总量。硅谷每年一年正常年景全年风投量是300亿美元左右,从来不会少于100亿。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家要把这个热钱都投到1%的人口的地方个?很简单,钱到它那儿会生出更多的钱来。

下面说说硅谷的几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十年一波创新浪潮。1920年代硅谷的工业主体是军工,为美国的海军、空军制造电器,然后十年一个平台发展到今天的社交网络。我们中国要看到自己在高新区的发展轨迹上,在技术方面有没有十年一个创新平台这种模式。 第二个亮点,十年一个新产业。硅谷顶尖15大公司都很年轻,有12个历史不超过15年,这给我们的启发和冲击特别大。这个12个公司产生600亿美元的营收,它雇佣了硅谷四分之三的人,可是大家要知道,这都是小企业在15年前成长起来的。比如说像Google历史不到10年,Facebook才6年左右,这给我们很大的思想冲击。 第三个亮点,目前四大新兴产业平台。一个是移动网,硅谷给移动网定义是三个,我们天天使用的智能手机,另一个是平板,还有我们的所有车载和家居的包括智能冰箱,智能微波炉都算一部分。第二个社交,第三个云计算,第四个大数据。 第四个亮点,三种人合力打造硅谷。注意,我们回去看看自己的园区有没有这三种人。第一是梦想家,第二是领导人,在美国是企业家、创投家、创业导师和社会领袖,他们取代了我们这边的必不可少的政府,或者高新区管理者、建设者和经营者。再一个是干活的男女白领,一个园区必须有这三种人才能打造高科技的奇迹。 大家都会谈到,硅谷财富早就超过了好莱坞,超过了华尔街的总和,它采用的办法,一个是有机增长,主要靠两个英文词,一个是M&A(并购),一个是IPO,硅谷所有成功公司的历史是并购史,Google昨天又并购了一个,他们一个礼拜要并购好几家公司来成长。硅谷在纳斯达克210家公司,这占纳斯达克整个体量的30%,体量很大。并购案在去年的头三季度1%的人口并购占全美的10%,财富是靠金融平台来创造的。6月28日这一天,我上飞机前先查了一下硅谷六大公司,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富可敌国”。

硅谷的传奇也引起我们的关注,一个十几个人的小青年办一个公司,没有现金流,但动不动是10亿卖给一个大公司,这里要讲很久,为什么大公司拿10亿、20亿、40亿元买这些公司,里面的价值是怎么计算的,到底买了些什么,这个挺深奥的东西,实际上就是硅谷的生态当中的结果。它不需要你造成正现金流,比如说我们讲Instagram这个公司,几个小孩子干的公司,被Google10个亿买走,买的是客户基础,买的是创业团队,买的所有资产,买了市场领先,买了份额,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买了时间。Google可以拿10亿自己干,但是这需要两年。现在硅谷年轻人创业,追求是两年之内10个亿卖掉,这是普通常见的现象。 刚才把硅谷的概貌和亮点说了一下。这所有的奇迹背后机制是什么? 我多年来观察硅谷,总结了两句话,第一个三大体系,第二个十大要素。 三大体系是三个事,创新、创业、创富。硅谷创新的体制是从国家的层面到地方政府,到高等院校,到大企业一条龙下来有六个梯队,比如第一个梯队就是加州大学这个体系,斯坦福不用讲了,州立大学,社区大学,联邦体系国家实验室都在那儿。在中国的体制下就很难,中科院一流的院所是200多家,它是不是跟当地的高新区紧密结合,资源共享呢?不好说,有体制问题。 硅谷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来自,第一高校,第二联邦机构,第三合作机构,第四企业的研发中心。还有一个孵化器和加速中心,这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我们从六个梯队看到了硅谷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当然我们今天没有列表,硅谷大企业给大家一个数,领先的大企业英特尔、思科这些企业,它的研发投入每年一般在总产值的19%-20%。 硅谷最强调的就是人,我们看到世界十大顶尖大学两个在硅谷,一个斯坦福,一个伯克利,还有两个在南加州,一个加州理工,一个CLA。我们看优秀人才的领军人物,就是40多名诺贝尔奖的得主聚集在一个300万人口不到的一个小地区。大家知道全世界只有6个国家举国之力才打造了40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美国3300名院士,其中365位住在硅谷,这个也跟人口的比例不相吻合。 有一句话给大家很大刺激,外国人都说中国可以造iPhone,但是出不了乔布斯。我们希望中国有一天有中国版本的乔布斯,可是这些创业英雄,还有他们的后进者,无数名立志改变世界,创造奇迹,胸怀梦想的人都跑到硅谷。我的工作要拜访无数个华人小公司,从全世界各地来到硅谷创业,硅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我们刚才讲硅谷290万人口,但真正搞科技的一共只有43万人,分布在11个行业。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是遍地英豪,并不是,但是我们可以讲这43万人产生的能量,发明创造和产生的创新产品,创新的思路绝对是改变世界,震撼世界的。

我每次跟各地来访硅谷的领导都大力强调,硅谷的有效劳动者,不管是干高科技和干社会基础,做饭、看门、扫地都算上是140万左右,这里有11%的人是干创新服务业的,我不相信我们中国任何一个高新区能达到这个比例。 我们说白一点,没有这14万人,也就没有刚才的43万人能干的事。一个大公司后面都是有这些公司,有几个领域的服务人员。你们想象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硅谷凭着一个idea要找谁,说我要成立公司,第一找法律服务,第二找会计师,第三有人力资源,第四他的想法怎么变成中试的产品可以找技术研发,也可以找设计业,最后出了产品需要营销、公关来做,所以他的创业变的很容易,到处有人给他服务,不像我们今天公司成立要盖54个章,这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刚才讲的创新体制,一个是地区包括高新区里,每年新增的科技产业,这个数量不管大的、小的、死的、活的要算下来,表明这个区适合创业,这个数量硅谷是很惊人的,一年1万家,死掉上万家,总有几家活的,3000家左右。 第二个是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这个是属于创业体系观察的指标。第三个是高新区很为难的事,硅谷讲白了高科技奇迹是用钱堆出来的,硅谷投融资体系主要是风投、天使、私募基金和企业战略投资这四块。我们知道斯坦福后山有一个路叫沙丘路,前不久陪着中央领导参观拜访。基本上我们讲华尔街,硅谷代表美国风投的一半,在那儿安营扎寨。再一个银行,最有名的,并不是最大的,就是硅谷银行。像这种体系都是我们现在在各个高新区很难做到。 硅谷的十大要素,这个要素是经过专家多年的总结,斯坦福研究所的教授出了一本大书,这本书已经出版,2002年的《硅谷优势》(美国学者安纳利•萨克森宁(Annalee saxenian)的作品,这些要素包括敢于冒险的创业文化、工作的流动性强、宽松的制度环境、对失败的宽容态度、正式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分散决策的组织结构、活跃的风险投资、完善的基础设施等),这本书上有19个专家一致同意,由于这10条形成了硅谷,反过来说也是硅谷因为它的特征就是这10条。有的学者武断的说少一条也成为不了硅谷,我们为什么复制不了硅谷,就是这十条凑不齐。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硅谷最近两、三年出现了什么创业的新趋势。一个是创业的形势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创业的成本到了历史的最低,风投早期进入创造历史新高,孵化器和创业中心进入发展的2.0版本,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还有软件成为服务,硬件日益复苏。结构性变化主要是说由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出现,我们早期一个创业团队的创业成本空前低,他不需要买机器,不需要有昂贵的硬件设备,他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创业。第二就是软件的发展,把一些很难创业的任务瞬间就化解,包括计算,包括设计,包括算法等等。还有我们看到虚拟经济的出现,比如电子书,或者金融产品,不需要有很大的硬件因素,这降低了我们创业的成本。还有新技术使得开发周期大大缩短,缩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卖东西方便了,因为有平台,像淘宝,沟通成本低。最重要是最后一条,创业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过去学生创业、失业的人创业,但是前一波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率更高,他的资金更雄厚,这个现象在中关村也出现了。我们可以看到雷军的小米系列,金山系列,这些创业家在取代那些初出茅庐的创业者。硅谷他们也有帮派,第一个是支付宝,第二个是Google,这些大公司里,Google年薪几十万的年轻人是中国人,他说要到中关村来创业,我下午接待他。这种成熟的人跑到硅谷来创业,这个是我们值得注意的。

风投去年和前年的对比,风投早期进入是风险很大的事,但是去年由于我刚才讲结构性的变化,是得风投不顾一切的把钱投进去,要创造更高的回报,这也是现在的变化。高新区正在做孵化器,我对孵化器有另外的讲稿,今天在这里稍微讲一下孵化器2.0版本的特征是什么。第一个是孵化器投资种子企业都捆绑在一起。第二个孵化器正向创业投资人角色在转变,孵化器拥有者本身转化为企业的投资人。第三个Go-working,这是年轻人很热的事情,一个月250美金可以租一张台子,这张台子周边左邻右舍是谁你不一定认识,用250美金的范围来物色自己志同道合的同伴,互相启发自己的创业智慧。再一个是更重要的,供高新区领导参考。美国流行的观点说,idea技术、项目、商业计划都可以复制,唯有团队不可复制,有很多创业团队原创的点子被孵化器领导否掉,人不错,干的活可能没前途,他们看重的是人。我讲永远排第一的YC孵化器,它已经培养了400个企业,每一个都是有一个估值,估值都是上千万的。说到全球化和创业高地,我主要关注第一个是北京中关村,我当然是为它服务的,不是故意说它好,我们从几个国际公认的指标来看,我们看到中关村是最接近硅谷的,主要是风投全国专利的份额,还有GDP的人均增长。

中国在过去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有三种人,一种是各省市政府机构,第二个是来自各省市的企业,来自各高新区的,第三个人,我简称为土豪,这三种人我都有接触,不管怎么样他们最后都会找到我,他们用四个字描写这个盛况,蜂拥而来。我每天接待他们,到底来干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理由要到硅谷去来设点,买楼,我觉得就这三条,第一个招商引资,招才引资,千人计划我个人觉得遇到了瓶颈,理由很简单,人才的培养是有周期的,引进人才各地都要引进。第一资源日渐枯竭,第二个新的一代需要有周期,第三各地竞争激烈,你抢不到。

根据我们科学的统计,在硅谷,名校的华人,中国留学人员留在硅谷为大公司做事的人数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有效的不到5万人。全国30个省市加上高新区争夺这些人才和项目是很难的。所以各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硅谷资源和国内对接方面,只有飘洋过海,购楼兴业,阵地前移。 大家为什么要去,我想期望的作用就是发现引进人才,把投资功能前移,直接投到硅谷去。区内公关企业也前移去就没有招商引资的问题。再一个并购的需要,还有帮助区内企业走向世界,还有跟美国种子企业进行对接,大概就这些理由。

结论就不讲了,我们并不能批评中国高新区做的不好,我们仔细做一个对照。在座都是高新区的管理者、建设者和经营者,我们回到刚才十大标准,我奉劝大家,除了该做的事,你日夜要关注这十条,你看看你的园区在这十条方面做的怎么样,有朝一日你有可能成为中国领先的高新区。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