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频词,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何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其中去产能被置于首位,这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剂猛药和良药。
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全国粗钢产量73838万吨,同比下降2.2%,去年同期为增长1.9%;钢材产量102812万吨,增长1%,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前11个月,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计巨亏531.32亿元,创历史纪录。虽然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但是钢铁企业持续高额亏损,反映出钢铁行业生存之艰难。2015年钢铁行业再次集中爆发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钢企倒闭、破产现象,使得钢铁企业处在“生死线”的边缘。钢企改革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程度。
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供大于求是钢铁行业的最根本问题。除“病根”不仅要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更重要的是针对现有的钢铁企业,尤其是那些半死不活的“僵尸企业”,加快其破产退出市场的步伐,从而达到去过剩产能,减轻市场供应压力,实现产业平衡和供求关系平衡的目的。政府也要通过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的硬约束等多种渠道迫使钢企主动压减产能,鼓励钢企兼并重组,退出部分产能。
不过,钢企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去产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就业、税收、债务等。这就注定了去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将会以渐进式稳妥推进的方式为主。
当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建筑用钢等一些低端用钢方面,钢企之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优质的特殊钢材仍依靠进口填补。因此,未来钢企不能再守着“老本”过日子,在去产能的同时,也要从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入手,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方面转型转产。
那么改革能否给低迷的钢铁行业带来曙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去产能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困难重重,短期难以对钢价起到力挽颓势的作用。
近期钢价持续刷新历史新低,不仅因为供大于求,行业资金链断裂、资本市场暴跌、企业之间恶性竞争都在拖累钢价下行。虽然数据显示当前去产能的步伐有所加快,也确实在迈入2016年的初始阶段对钢价起到止跌作用,可以说短期效应已显现,但长期还需看真正进入落实阶段的“疗效”如何。
未来我们不能只盯住去产能,还要刺激实际用钢需求增长;供给和需求双双发力,才能实现改革的真正目的。只有解决自身存在的长期结构性矛盾,才是行业脱困转型的希望所在。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