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商品化、物质化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集体记忆是构成民族的必要条件之一,春节这一流传数千年的古老习俗堪称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集体记忆,是写进民族基因里的密码,时序一到,自然启动,数亿人在同一时段向家的方向大迁徙,中国特色的春运由此成为人类奇观。

尽管大街上依旧张灯结彩、商店里依旧促销火热、火车票依旧一票难求、饭店年夜饭依旧排队等候、贴春联放鞭炮依旧红火热闹、电视节目依旧精彩丰富……但近年来,大家却普遍感到“年味儿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为什么物质生活日益丰裕,可人们对春节的感受却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改变?年味儿为何会变淡?

毫无疑问,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国人最热烈情绪和最美好情感的文化载体与当今中国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某种不适应。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中,而春节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节日,许多春节习俗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淡薄乃至消失。按照传统,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就是祭拜大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民间会洒扫庭院、祭灶、祭祖、上坟、守岁、吃饺子、吃年糕、拜年、放鞭炮、贴春联、贴门神、放花灯、看社火、踩高跷、赶庙会……官方有祭天祭地等大型仪式。但这些年俗不少已经消失了或简化了。其实,不仅仅是春节,就是其他重要节日如中秋、端午等也都面临形式趋简的问题。这种简化固然适应了城市生活快节奏、碎片化的特点,适应了现代人追求简单快速的需求,但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节日氛围的营造,发展到极端就出现了群众调侃的“过节就剩下吃了”“端午节变成粽子节、中秋节变成月饼节”的弊端。

年味儿变淡还与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农耕时代里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在今天已经极其少见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彻底打破了大家庭的传统,“一对夫妇一个孩”的核心家庭已经成为中国最普遍的家庭结构。今天中国人的流动性是空前的,每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就有3亿多,到家乡之外工作定居的更是数不胜数。春节期间年轻夫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换句话说,春节已经难以承担起聚集全体家族成员的任务。“春节就意味着回家、就意味着团圆和团聚”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

此外,一些不良倾向也在冲淡甚至扭曲春节的年味儿。“压岁钱”以及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的花费越来越高,成为不可承受的负担。据一项网络调查,对“回家过年你最愁什么”这个问题,网友投票选择“压岁钱、礼品钱、应酬请客,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超过了“买票、挤车”,成了“每年最让人头疼的事”。年轻人结婚年龄越来越晚,婚恋难成了不少“剩男剩女”的心病,回家就会面临长辈的“逼婚”,以至于“租个女友回家过年”的荒唐事也不断出现。

总之,过年形式的简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社会风尚的变化都在减弱春节的年味儿。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商品化、物质化,导致其精神内涵流失。

但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变化,春节是必须要过的,而且还要过好。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凝聚中国人情感的重要纽带,是确认民族身份、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过好春节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城市化不断加速的时代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大行其道,颇受年轻人青睐。对此,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民族文化记忆的弱化。如何增强春节的感召力,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改进春节年俗,使其适应城市化发展,让过年不仅仅是吃顿年夜饭、发点压岁钱,而成为阖家团聚、感恩祝福的重大节日。针对家庭小型化和年俗的简单化,政府和社会团体可以恢复一些大型庆典,增加游园、灯会、庙会等集体性游艺活动,使春节的参与感、仪式感大幅增强。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春节精神文化内涵的宣传,使全体国民充分认知为什么要过春节、如何过好春节。

留住年味儿,就是留住文化血脉。愿年味儿越来越浓,愿阖家安康、国泰民安的祝愿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