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丁海东、李浩楠 记者李建成)乡医院,病人不愿去,运转不畅;县医院,一床难求,看病不易。如何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不影响医生的积极性?隆化县主动打破路径依赖,以综合配套办法推进医改,成功探索了一条贫困县“大投入、大医改”的模式。
突出模式构建。该县探索实行了县乡联动的医疗联合体机制,即“医联体”建设。县级医院“收编”乡镇卫生院,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变成了“一家人”,并建立了分工协作机制,对危急重病人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直转县级医院住院、抢救、治疗,不必走很多程序;对小病患者则引导其就近治疗,大病患者的恢复阶段亦引导转回乡镇卫生院,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迈出一大步。
“医联体”建设实行“三不变、三统一”。即,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任务不变,收费标准不变。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财务由县级医院统一管理、调配;乡镇卫生院并入县医院成为分院,人员统一竞聘上岗,并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县医院进修学习;县医院对卫生院进行统一帮扶,选派临床一线骨干下沉到各卫生院蹲点传帮带。
目前该县已在郭家屯、步古沟、张三营和荒地4所中心卫生院进行先期试点。运行半年来,县医院医务人员累计下乡出诊270余人次,门诊诊治患者1210余人次,完成手术30例。
强化金融支撑。该县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900万元,实施县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县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白虎沟乡和韩家店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另外,创新融资机制,以隆化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为依托,成立了隆化国控文教卫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对县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影电视局、教育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目前已申请农发行20年期贷款2.5亿元。同时,引入“医疗+养老”的办医模式,在县中医院建立中医特色康复护理中心。县医院实施异地迁建后,原址改建为老年护理院,设立床位400张。
借力助跑升级,以“大融合”推动“大提升”。该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为县医疗服务“引水开源”。加强与京津名院的合作,目前县各医院、基层卫生院已经与北京安贞、积水潭等20多家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实施远程会诊,每年有300余名疑难病患者得到京津专家诊断和治疗建议。
联手企业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医疗”。主动与华润集团对接,通过多轮沟通,达成合作,由华润集团投资3435万元,实施“医联网”工程,搭建隆化县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县、乡、村就医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一卡通”服务模式。
完善信息档案,通过“大数据”催生“大服务”。建立全县百姓健康档案大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完善健康检查、就医用药、病史病历等个人健康信息,实现城乡间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医生可以调取患者健康档案,综合做出准确判断。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