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价值链 锻造经济发展强引擎
“装备石家庄”从制造迈向智造
□本报记者 吴 温
统计数据显示,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8.8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这一骄人的成绩,彰显出我市的高端制造业已经实现了新突破,成为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强力引擎。
各项政策护航高端装备制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加以推进。特别是依托石飞公司、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和安瑞科等重点企业,在通用飞机、轨道交通设备、煤矿采掘设备、高效电机、核电泵阀、特色专用车等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已步入国内甚至国际先进行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较持续提升。全市《2014-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8年,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为了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条政策》、《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等具体政策,从技改、创新、人才、资金等多方面出招,倾力将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日,又重磅推出《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从40个方面发放“大红包”。其中,特别强调指出,将千方百计落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投入,对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多个行业,以及传统产业技改、转型升级、新增优质产能等领域给予优先支持。
企业是产业做大做强的主体。鼓励企业内部挖潜,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抓手之一。为此,我市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升级;支持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不断技改创新,延伸产业链,促进产品高端化,提升附加值。
在政策扶持的同时,我市还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做足项目招引文章,吸引中车集团、中农集团、中集集团、珠海银隆等名企在石家庄落地生根。仅今年,全市重点项目中就有61个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达到了909.3亿元。
借助既有企业和新项目的创新发展,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在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随着生产区和机场、航空俱乐部等建成投用,中航通飞华北产业园已真正实现了集飞机研发、设计制造、通航运营服务和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中车石家庄产业园已建成货车造修板块、轨道交通板块、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等,汇聚中车全部主导产品;在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以中博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精进电动等一批“京牌”大项目、好项目已实现入驻……
发力“供给侧”再造新优势
现代感流线型车身、六辆编组铝合金车体、宽敞舒适的内部车厢……4月初,石家庄地铁3号线首列车甫一亮相,便惊艳全场。该列车由石家庄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制造,车辆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本地采购,本地加工,本地组装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高端制造产业附加值全部归属我市,最终实现“石家庄地铁石家庄造”。
不仅是地铁,在经历了企业整体搬迁的“百年老企”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已由最初的货车造修“一业独大”,升级发展为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粮食机械等为一体的新组合,缔造中车高端产品“聚集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对个性化制造的需求。
经济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无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发展困境。全市一批重点企业纷纷发力供给侧改革,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力求再造产业新优势,在“中国制造2025”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老牌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迅速调整发展战略,使主打产品从“地下”发展到“地上”,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电动三轮吸尘车,其生产的洒水车、洗扫车、多功能抑尘车、道路清障车更是广受业界好评。
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场的洗礼中,明确了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从单纯的管道连接器生产,到如今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业绩稳居行业前三甲;更抓住我国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契机,将地下管廊关键设备之一的补偿器研发至国际领先水平……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不是要把部分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淘汰掉,而是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调整产品结构,舍弃那些低端的、低水平的产业,补足自身的短板,到产业的中上游,乃至最上游去寻求发展。”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越来越多的石家庄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正加速走向市场:今年年初,由石家庄安瑞科主导制造的全球首创CNG运输船Jayanti Baruna号在江苏韩通成功下水,标志着CNG船从概念到实现商业化,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引路、科技领先一步”的科林电气,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其光伏产品的技术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从“跟随者”变身“引领者”
一个“胳膊”可伸长2米、“头”可360度旋转的激光焊接机器人,在操作员输入程序、启动后,长臂舒展,缓缓“伸”向焊接部位……仅仅55秒后,作业完毕。再看作业处,光滑、美观,甚至看不出有焊接的痕迹。这是日前,记者在河北中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而更令人赞叹的是,它还能进行技术难度更大的金属3D打印。
中友机电董事长李满友称之为“是对传统制造工艺的颠覆”的新技术、新工艺,在缩短制造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材料消耗,提高了产品质量,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劲。
要实现智能制造,于企业而言,首先要以产品智能化为突破口,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思维,从解决痛点入手,小步快跑,逐步降低人工成本,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两化”融合,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到集成提升,再到创新突破,逐步实现从数字化车间到数字化工厂再到智能化工厂的转变。
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我市早已将“智能制造”视作机会和主攻方向。在我市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围绕抓行业、抓试点、抓“互联网+”制造业等关键环节,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全过程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向“石家庄智造”转型。2025年,建成智能化工厂(车间)350个,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5%。
强大的支持力度,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项目加快向这里集聚。
在高新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河北科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机器人数字化制造工程联合实验室”,将在机器人精密装配、工厂物流、金属及复合材料加工、工厂自动化等领域,针对电子装配、机械加工、车间物流等行业,开展机器人系统集成、系统设计等研发工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晋州,投资10亿元的广川机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工业机器人项目,一期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做零部件,二期将年产千台工业机器人。未来,将形成集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产品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
“装备制造业是石家庄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如今,我们更需要把这条‘龙’舞起来,在经济新常态下焕发更加炫目的光彩。”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还将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智慧工厂建设等多方面出招、鼓劲,力促全市装备制造业取得更大的成绩。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之重器”。在国务院推出《中国制造2025》一周年之际,作为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布局地区,我市正在通过全面创新改革,从各方面实现价值链的提升,助推装备制造业发力高端,驶上转型“快车道”,力争到2018年,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