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周到细致服务。
到政府部门办事,一些“奇葩”证明可能让市民无奈又困惑。7月4日,记者从鞍山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获悉,《鞍山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方案》 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鞍山将把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方案》提出,鞍山将以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办证多、办事难”问题为核心,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推动实现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制定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政府部门应当主动提供的服务事项,以及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出具各类辅助性的证明、盖章等服务事项,全面进行梳理,形成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实施动态管理。
清理规范不合法、不合理的证明和手续。按照“谁设定,谁清理,谁规范”的原则,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对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互认获取相关信息的,办事部门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证明材料。探索“告知+承诺”服务模式,由办事部门告知申请人应当符合的条件和虚假承诺应负的责任,申请人知晓条件要求并书面承诺保证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承诺承担违约责任并进行公示后,办事部门可先予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加强事后核查和监管。
编制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对于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做到具体翔实、一目了然,并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加快公共行政服务大厅功能升级,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并联办理、办理时限承诺等制度;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消除“中梗阻”,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创新公共服务工作方式。积极推动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逐步将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事项及流程由线下整体复制到线上,推广实行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暂不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也要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全程在线咨询服务,及时解答申请人疑问。逐步构建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
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各办事部门相互衔接,打破信息孤岛,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共享、校验核对,做到“申请人一次提交,全程办理;部门一次采集,全程共享”。
强化公共服务监督问责。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建立健全申请人评议制度、公众监督投诉机制,畅通互联网、举报电话等投诉渠道,完善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制度。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