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警察站在一辆挡风玻璃上布满弹孔的卡车附近。
7月15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人们在袭击事件现场附近互相安慰。
这是在法国南部旅游城市尼斯袭击现场的一具遇难者遗体(7月15日摄)。
15日,在法国南部旅游城市尼斯的袭击现场附近,人们将双手放在脑后走过街头。
奥朗德在巴黎爱丽舍宫发表电视讲话。
法国14日迎来国庆日,多地举行庆祝活动。在南部旅游城市尼斯,庆祝人群遭遇袭击。一辆卡车冲入英国人漫步大道,碾轧人群,造成至少8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伤者包括两名中国公民。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发表讲话称,尼斯袭击有“不容否认的恐袭性质”。
这是不到两年时间内法国遭遇的第三次恐怖袭击。
为什么又是法国?恐怕这是法国政府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国内矛盾激化促使恐怖分子“里应外合”,是法国面临的最大反恐困境。法国政府需在对外政策上“对症下药”,从根源上化解“越反越恐”的矛盾,方能改善国内安全局势,恢复民众安全感。
惨案瞬间
卡车“Z字形”碾轧 百余人跳海求生
来自伊朗的记者玛丽亚姆·维奥莱特当天正在尼斯度假,她目睹了事发过程。她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人们当时聚集在尼斯海边著名的英国人漫步大道上欣赏法国国庆日烟花表演,表演刚结束,一辆白色货车突然向人群冲过来。
维奥莱特说:“这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突然间,人们开始四处逃散,大声喊叫。我听到有人喊:‘恐怖袭击!恐怖袭击!’很明显,卡车司机是故意朝人群开过去的。”
她说:“我看到来自波兰的三兄妹正在悼念死者,他们的两名亲属在这场事件中遇难。三兄妹中最小的孩子哭泣不已,另外两人则不知所措。”
另有目击者说,他们看到卡车以“Z字形”行驶,故意碾轧更多人。当地媒体报道,卡车在人群中前行了大约两公里。
法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地有散落的儿童玩具,还有一只被遗落的高跟鞋,由此可以想象当时人们惊恐逃命的情形。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当那辆卡车冲向人群时,约一百人“急中生智”,跳入英国人漫步大道附近的海里,最终得以逃过一劫。
卡车杀手
突尼斯裔法国男子
卡车在人群中行驶约2公里后,司机被警方击毙。卡车的车轮也被击穿,前挡风玻璃和车门上布满弹孔。
据法国媒体15日报道,法国警方已通过指纹分析正式确认14日晚在尼斯驾驶卡车冲撞人群的疑犯身份,与此前在卡车内发现的身份证件相符。
法国新闻电台报道说,驾驶卡车的是一名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男子,居住在尼斯,曾因参与持械暴力、盗窃等活动在法国警方留有案底,但此前并未在法国情报部门备案。
目前尚不确定该嫌犯是否还有同伙,警方正在其位于尼斯的家中进行搜索。
新闻分析
作案时机有选择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发动袭击,一是抓住欧洲杯结束后安保防范“松懈”空隙,二是企图打击“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价值观。
突尼斯裔的信息
针对袭击者疑似突尼斯裔这一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如果最终证实袭击者是来自北非国家的移民,或许就更不难解释为何这次袭击目标地又是法国。
“西亚和北非很多地区之前是法国殖民地,来自那里的不少移民涌入法国,人口比例如今已经占到法国人口十分之一。但受到语言、教育和就业培训等影响,他们在工作和福利上却又饱受歧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他说,“极端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产生报复心理。”
相关部门难逃责任
究其原因,法国相关部门的松懈调查和执法恐怕难逃责任。日前公布的法国议会关于巴黎恐袭的调查听证报告显示,法国情报部门在巴黎恐袭事件调查中有重大失误,一些线索没有彻底彻查,一些重点嫌疑人员没有被跟踪。
法国内政部长卡泽纳夫日前在对法国欧锦赛安保工作做总结的时候,曾经表示法国情报部门工作成效显著,上半年就逮捕了150名恐怖嫌疑人。
从记者的实际感受来看,虽然法国欧锦赛号称拥有最为严格的安保,但仍然有观众将烟火爆竹带进赛场。巴黎作为反恐重点区域,进入地铁也没有安检。
“越反越恐”需反思
由于法国对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态度强硬,“伊斯兰国”一再宣称,法国为其首要袭击目标。
对此,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张利华认为,恐袭频发一方面缘于“伊斯兰国”频频制造骇人袭击,另一方面也应促使法国反思自己施行的对外政策。“法国国内紧张的安全形势是否是频繁干涉中东、阿拉伯地区国家内乱导致的恶果?一味动用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是否有效,是否应考虑军事力量之外的办法?”她指出,相较于法国,德国鲜见恐袭,因为德国对于二战法西斯罪行反思得较彻底,冷战后基本不参与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动。德国实际上是接纳中东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却没有因此成为恐袭目标。
(综合新华社稿)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