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山西:7月食品不合格样品28批次 不合格率2.38%

来源: 人民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人民网太原7月28日电 (乔慧)据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消息,2016年7月份,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27类食品开展监督抽检,共抽检食品样品1178批次,共发现不合格样品28批次,不合格率为2.38%。检出问题的食品类别为粮食加工品、调味品、饮料、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等11大类。

监督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有防止变质、改善感官、保持营养、方便加工等作用,超过标准范围和使用量添加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本月监督抽检中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仍是发现的主要问题,有8批次问题食品占不合格总数的28.57%,主要是部分薯类和膨化食品、糕点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着色剂、苯甲酸、防腐剂超标、超限量使用。原因主要有:为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超限量使用防腐剂;为增加产品口感,违规使用甜味剂;为修饰产品外观,违规使用着色剂;也存在因误读食品安全标准、工艺水平不精等原因造成不合格的情况。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指标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本月监督抽检的其他微生物问题突出,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39.28%,本月抽检中有10批次食品发现此类问题,主要是部分粮食加工品、纯净水、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糕点、薯类和膨化食品、水产制品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原因主要有:原材料生产、储藏、运输的卫生环境条件把控不严;未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卫生环境差,生产工具清洁不彻底,设备清洗消毒不完善,人员卫生管理不到位;产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中贮藏条件不达标。

品质指标不合格。品质指标反映产品的质量。本月监督抽检中食品品质指标不合格也是抽检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6批次问题食品占不合格总数的21.43%,主要是部分调味品、炒货食品、糕点等产品中过氧化值、酸值(价)超标。原因主要有:生产工艺控制不到位,原材料把关不严,以及储运过程不符合要求等。比如,炒货食品的原料水分过高,会加速油脂的酸败;植物油精炼不到位或未精炼;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在夏季,受气候环境影响因素更大,易导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糕点食品中企业使用油脂质量不合格或成品贮存环境温度不合适,使油脂氧化加剧导致超标。

农药残留指标不合格。本月监督抽检中农药残留指标不合格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7%,主要有2批次蔬菜中氧乐果、甲氰菊酯指标不合格。原因主要有:在种植过程中,为达到除虫防害、防治疾病、提高产量的目的而滥用农药,或者农药使用时未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另外也有可能是长期不规范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蓄积,进而导致农药在产品中的再残留等。

食品中检出的非食用物质。本月监督抽检中标称许昌县苏桥鑫鑫豆制品加工厂、标称焦作市郎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4批次腐竹检出非食用物质甲醛次硫酸氢钠,占不合格总数的14.28%。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常用作工业漂白剂、印染还原剂。其中所含甲醛属细胞原浆毒,其水溶液在60℃下就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在120℃的高温下发生氧化作用可产生甲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可使人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食用掺有甲醛次硫酸氢钠的食品后,可引起过敏、肠道刺激、食物中毒、肾脏受损等疾病。食品生产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甲醛次硫酸氢钠,原因可能是以改善劣质腐竹的感官性能,以次充好。

此外,针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该局已责成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消除隐患,同时,加大跟踪抽检力度,第一时间发布监督抽检结果,进行风险解读和消费提示,方便消费者选择和监督。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