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建成)近日,由承德市科技局、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北京顺义科技创新集团共同组织的京承科技金融“双优”对接会在北京顺义举办。承德市筛选出5家代表性企业与北京5家优质投资机构进行了交流对接,双方初步达成一些合作意向。
据了解,今后此类对接活动将分批次陆续展开,以推动京承两地金融与科技对接,有效缓解京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机构,实现科技支行、科技担保机构、科技创业投资机构、科技保险机构四个全覆盖,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曾经“一铁独大”,吃资源饭的承德,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带动转型升级,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为引领带动区域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承德。
围绕创新发展需求,近年来,该市着力实施十大工程,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领支撑全市科技创新发展。
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工程。以加快建设承德·中关村协同创新中心为核心,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引进京津科研资源,转化京津科研成果,吸引高端人才来承创建共建各类创新平台。全面开展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清华大学等京津地区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引进一批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推进承德河北大数据交易中心、承德市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推动京津创新资源向承德流动。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工程。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型企业尽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重点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10家以上。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承接各类科技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发明创造,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双倍增”。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上市四大工程,搭建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阶梯,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延长产业链和创新链兴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步伐,增加企业科技含量。
实施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强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承接能力建设,结合园区产业优势,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引进、落地科技项目。加速钒钛新材料、仪器仪表、文化和科技融合三个国家级基地的产业和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全面提高特色产业基地的承载能力。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创建一批创新资源聚集、科技企业聚集、知名品牌聚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实施科研平台研发水平提升工程。依托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重点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为该市产业技术升级提供基础保障和科技支撑。
实施“双引双育”工程。吸收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着力培育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切实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作用,通过聘请兼职教授、客座专家、星期天工程师等方式,实现海内外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充分挖掘市内高校、科研院所潜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及后备力量。
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着力构建科技成果网络交易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果转化金融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动京津冀技术市场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提升技术交易市场的技术转移、产权交易和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京津成果在承德转移转化。健全科技成果推介,探索试行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备案管理制度以及技术交易拍卖机制。
实施科技特色扶贫助农工程。以农民脱贫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为重点,加强贫困地区科技能力建设。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完善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提升县域主导、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实施科技惠民服务工程。重点开展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平台研发,食品高风险污染物安全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支持以互联网、物联网平台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建设示范,实现社区政务服务、健康服务、平安社区管理的信息化和便捷化。
实施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程。重点实施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支持有条件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或投资建设科普设施。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