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建成)堆绫、打籽、穿珠、包绣、补绣、纳纱,飞针走线间,一个满绣枕头顶子在围场四合永镇残疾人刘桂华手中逐渐成型。这样的满绣枕头顶子,刘桂华每天能绣三四个,每个赚加工费20元,一个月下来能收入2000元左右。
因患小儿麻痹,刘桂华基本没有劳动能力,日子过得紧巴巴。在承德上世满绣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创办的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刘桂华免费学到了满绣技艺,成为一名“绣娘”。如今,刘桂华坐在家里就能为公司生产订单产品,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得到了自食其力的尊严。
像上世满绣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这样的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承德市已经建立了13个。每个基地获得资金扶持6万元,直接安置残疾人就业215人,带动辐射残疾人就业1991人。
近年来,承德各级残联部门大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和就业工作,让更多的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针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就业信息登记统筹,开展计算机、家电维修、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美容美发等多项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
针对残疾人身体障碍,承德市残联与丰宁残联共同开展“淘宝云客”培训,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足不出户实现网上灵活就业,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家庭就业增收,两个月使60多名残疾人得到培训并增收1000元到3000多元。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