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主题的自由论坛上,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严文复以浑河治理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沈阳市的“双修”工作。并透露未来浑河沿线发展的相关规划。严文复介绍说,未来,沈阳市将实现中心联动,走向区域,使浑河从生态效益向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和转变。目前相关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
定位:浑河将成为城市“银带”
严文复介绍说,浑河流经沈阳170多公里,隶属七个行政区。1979版的规划,浑河成为沈阳的内河、贯穿城市东西的大通道。2011版的总规划,提升了浑河的城市功能,构筑起中心城区实质框架。
在新一轮沈阳市总体规划中,将浑河沿线定义为城市“银带”,与南北“金廊”构成沈阳城市发展的“大十字”结构。作为沈阳城市发展的骨架,浑河沿线地区承载着科技创新、国际交流、文化产业和休闲旅游等城市职能,是助推沈阳服务与创新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重要空间载体。
区域:沿线预留城市副中心
严文复说,浑河未来的愿景,是能够中心联动,走向区域。在浑河沿线预留东塔、满融、中德产业园等城市副中心,对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视觉廊道、天际轮廓线等都进行了预先控制与发展。继续延伸浑河从生态效益向城市功能提升和转变。
未来,一些新城中心将成为城市核心职能的重要载体,浑河“银带”上也将逐步形成层级合理,分工明确,各具特色,联动发展的城市中心体系。东塔、满融、中德产业园核心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中,将加强浑河沿线重点地区控制与建设引导。
其中,东塔定位为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特色,以商务商业、科技研发和多元文化为主导功能的城市东部副中心;满融是国际交流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新中心;中德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先进机械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是中德工业4.0战略合作试验区。
交通:构建方便可达的交通系统
沈阳市专门就浑河沿线城市设计编制了一份详细规划。充分发挥浑河沿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功能、产业、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加速了“银带”的发展。
以“城河共融”为理念,优化功能布局、激发滨水区活力,将城市休闲活动引向滨水空间。通过增加滨水区公共职能与用地、优化环境品质等方式提升滨水区吸引力,完成城市公共空间主体向城市水岸的延伸。
深入开展浑河沿线交通拥堵节点的优化设计、跨河步行桥的选址与设计。通过增设跨河桥梁、隧道,强化浑河两岸的交通连接。未来沈阳中心城区范围内的跨河通道将达到26座,浑河核心区段有望实现“一公里一桥”,构建方便可达的交通体系。
同时,通过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与常规交通共同构建多元交通体系,提高浑河滨水区的可达性。滩地内部设置多路径、多种选择的游路体系,满足市民的多种游乐需求,实现交通的多元。
文化:形成浑河特色风貌
记者了解到,本轮的浑河沿线城市设计,将从关注人与城市空间、社会行为的关系出发,提出制造场所、塑造特色、完善风貌的目标。
整合浑河沿线的文化资源,多维度展示浑河沿线的城市风貌。利用浑河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强化各区段文化的的差异性、兼容性,多种生活形态交织与碰撞,制造建筑文化、历史文化、工业文化、休闲文化、演绎文化等一系列“城市文化事件”。
生态:划定滨河动植物保护区
在新一轮的浑河沿线城市景观设计中,沈阳市将会采用可持续、低冲击的开发策略,实现浑河生态建设的目标。
将通过多样景观营造、划定保护区等策略,实现滨河区域动植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城市与滩地自然环境在功能上的连接,如调节城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涵养水源等。
通过城市绿道的串联,将浑河绿地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连接,实现滨河自然生态环境向城市纵深地区的渗透。通过“三线多点”的观景系统,展示浑河自然生态景观及两岸城市建筑组团景观,实现景观上的连接。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王晓婷
摄影记者聂焱鑫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