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峻峰 通讯员余保成)日前,石家庄市综治办、卫生计生委、公安局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绿丝带工程”深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意见》,在全市部署开展“绿丝带工程”,全面提升精神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平安省会建设。
石家庄市于今年6月份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于去年8月份被国家卫计委确定为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为推进试点(联系点)建设,石家庄市12部门联合启动了“绿丝带工程”。目前,该工程已经在全市部署开展,相关工作和优惠政策将逐步落实到位。
围绕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石家庄市将着力丰富心理干预和心理指导模式,搭建医院——社区心理防控网络。在社区,先行在市区22个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打造示范心理咨询室,并在全市逐步推广。在学校,选择245所学校设立心理维护站点,并规范市级心理维护中心建设和县(市、区)分中心建设,完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在全市,加强心理救援热线12320转心理座席和68052995公众心理援助热线建设,聘请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学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咨询服务。打造一支不少于5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市级心理救援队,在发生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开展紧急心理救援。
同时,强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开展“个、十、百、千、万”系列健康教育宣教活动。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两场“燕赵大讲坛”讲座,十场电视访谈节目,百场县级大型宣传活动,千场乡镇(街道)级健康巡讲,万场村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讲。
针对贫困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开展系列关爱帮扶行动。落实“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合规住院费用零负担”的优惠政策。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和责任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购买责任险。对年度未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的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经审查认定,每年给予监护奖励。
为进一步规范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该市将建立四级联查机制。由市、县两级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残联部门组织乡级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小组和村级关爱帮扶小组,每年开展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联合大排查行动。
根据意见,该市还将加强专业人员招募培养,逐步发展扩大三支专业服务队伍。
扩建绿丝带志愿队,实现志愿者村(居)全覆盖,形成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功能全面、素质一流的志愿者队伍,实现精神卫生工作全程参与。
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启动基层非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至2017年底,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名具有精神科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
加强精神卫生健康宣传员队伍建设。每个乡镇(社区)发展精神卫生健康宣传员1-2名,并加强健康宣传员教育培训。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