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亚洲最大地下再生水厂投运

来源: 北京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南四环外,槐房路东,一座18公顷的湿地公园已初具规模。令人惊叹的是,这座湿地公园地下,“藏”着亚洲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地下机器的轰鸣与湿地公园的安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昨天,槐房再生水厂正式通水运行。至此,中心城区新建的9座再生水厂已全部投运,自2013年启动的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宣告圆满完成。

地下水厂日“饮”污水60万方

槐房再生水厂占地470亩,土方量相当于20个“鸟巢”,承担着缓解城南地区污水处理压力的任务。其规划流域范围西起西山八大处,东至展览馆路,北起长河,南至丰台,并包括花乡、卢沟桥乡等部分乡域地区,约137平方公里。水厂日“吞吐”污水规模达60万立方米,满负荷运转每年可将约2亿立方米的污水转化为再生水。

“建个再生水厂,也给市民建个湿地公园。”槐房再生水厂项目经理刘奎生说,原来这里是破旧的城中村,如今地下是现代化再生水厂,地上则是一大片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公园内,绿植遍布,步道蜿蜒,龙形水系更是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据介绍,公园有三分之二将是水面,湿地所用活水都是再生水。

不过由于水质好、无噪音,也不排臭味,再生水厂与湿地公园相处毫无违和感。“这个是排气塔,专门向高空排放处理再生水时的气体,但现在有麻雀在里面安了家。”工作人员惊喜地说。明年开春,公园就将免费开放,城南市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绿色循环生态水厂变废为宝

在人们传统印象里,再生水厂会带来噪声和臭味儿。不过,槐房、稻香湖、碧水等一批全地下式再生水厂的出现,通过技术创新把臭气全部收集处理,有效解决了臭味和噪声问题。

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对设计理念、工艺、装备的创新。以槐房再生水厂为例,其构筑物全部建设在地下,后期运营将不会影响到周边居民。清河第二再生水厂虽然是半地下再生水厂,但对污水处理构筑物全部进行加盖封闭,从地表看同样景色优美,也提高了周边的绿化率。在新建和改造再生水设施中,北京排水集团还采用了自主研发制造的精确曝气、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装备,确保出水水质标准。

在以往,污泥是污水处理中不小的负担。现在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泥却实现了变“废”为“宝”。市排水集团建设的高碑店、小红门、槐房、高安屯、清河第二等5个污泥处理中心,通过采用世界领先的“热水解+厌氧消化+深度脱水技术”,把污泥变成资源化产品,用于林地抚育、土壤改良、苗圃种植、沙荒地治理、矿山修复等。

10亿方再生水为城市“解渴”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本市污水处理设施能力总量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2013年,本市出台《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确定包括再生水厂、配套管线、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和临时治污工程四大类建设任务。昨天槐房再生水厂的投运,标志着行动方案圆满收官。

“中心城区、新城和重点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市污水处理率从83%提高到90%。”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段伟介绍说,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完成,全市新建和改造再生水厂60座,污水处理能力由2012年每日398万方提高到672万方,增加70%。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由每日273万方提高到448万方。

如今,中心城区每年可处理污水生产再生水近10亿立方米,可以广泛用于城市河湖补水、园林绿化、工业冷却、市政杂用等领域,有力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并促进水生态不断恢复。“再生水水质指标大幅提升,主要水质指标基本达到地表水Ⅳ类,使再生水成为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段伟表示,本市中心城区主要河道将逐步告别水污染,水环境质量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开始,本市将启动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除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15座,新建再生水厂27座外,还将重点推进对城乡接合部、重要水源地村庄和民俗旅游村庄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