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秦皇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一位女士开具了流动人才人事管理跨区域证明。 吴永哲摄
本报讯(记者吴永哲)破除人事管理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动起来、有活力,是加强和改进公共人才服务,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落脚点和出发点。10月26日,标志着秦皇岛人才服务一体化阶段性成果的流动人才人事管理跨区域证明,在秦皇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席技术支持商东软集团专家通过资料查新核实,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份流动人才人事管理跨区域证明信。
按照过去的管理体制,县级及以上人才交流机构各自只负责管理本区域流动人才,市与县只有业务指导关系而没有隶属关系,县生源地人才不能往市里调、市区的也不愿意到县里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人才如何有序流动?人才流动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对此,秦皇岛市人社部门做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聚焦人才公共服务便利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秦皇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梳理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摒弃无谓证明和繁琐的手续,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打通为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4月1日,他们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人才交流服务清单,广泛征询社会意见,组织人员开展服务体验、评价服务效率,率先在办事大厅设立了“一证一卡”便民服务试验窗口,部分业务仅凭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快捷办理,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工作效率。秦皇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与东软集团河北软件有限公司基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的特点,合作开发了“海之冀”人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科学梳理、规范并融合了人事代理、流动党员管理、职称评定、人才培训、人才市场开发等多项业务。今年8月,他们与昌黎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了联网测试,目前已采集、收录各类人才信息57290条,初步实现了人才管理服务业务互通、数据共享、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为全市、全省人才管理服务实现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记者从秦皇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了解到,按照国家、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今明两年,秦皇岛市各县(区)都将部署“海之冀”人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省人社厅的工作安排,该系统明年还将在全省推广,届时,流动人才只要把档案保管于市或县(区)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都可以依据系统信息记载,在联网的任意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出具相关证明,包括存档证明、经历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以及其他与档案记载内容相符的证明,网上出具证明也已列入系统建设规划。东软集团项目经理赵明在接受采访时说,随着系统建设和数据的逐步完善,“海之冀”人才招聘服务手机APP程序也已经开发完毕开始试运行,并将与秦皇岛人才网实现信息共享,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海之冀”人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是秦皇岛人才战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集约整合了公共服务资源,提高了服务效率,方便了基层群众,更有利于人才战略的实施。秦皇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翟英俊说,过去人社部门获取人才智力情况统计分析数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高强度、长时间的调查,而现在只需在系统中输入查询条件即可即时获取,而且更加准确。这对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预测和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实现人才大数据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