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鑫)日前,通州新城0504-014地块(原“彩虹之门”)完成方案论证,建筑主体由三座主塔、群房及地下室组成。这意味着,原本设计为双拱形非中心对称式建筑的“彩虹之门”,变为“通州三塔”。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这座位于通州区新城核心区五河交汇处的最终建筑规划方案还在确定中,拟于近期开工。
原方案中的“彩虹之门”项目计划采用双拱形非中心对称式建筑,从效果图上看,形似两个半椭圆形的圆环嵌套而成。“彩虹之门”净高为315米,规划占地面积4.68公顷,建筑面积为7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城市综合体,包括酒店、办公、商业、公寓等业态,项目位于通州新城核心区五河交汇处,地处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三角洲公园上。
据了解,早在2011年11月,美国Gensler公司就完成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并通过了通州区政府审查和当时市规委专家评审会的评审。到2012年4月,街区控规与地块控规均已通过市规委的审批,项目预计总投资150亿,计划在2012年底动工。不过,时至今日,这项被视为通州新地标的项目却一直不见动工。而且,从2012年至今,“彩虹之门”的设计方案多次传出要进行更改或取消的消息,2014年5月,网传该项目要被取消;2015年6月,网传“彩虹之门”更改设计,主体仍为双拱造型。但在拱门线条、幕墙设计等方面有所调整;2016年2月项目附近的地产宣传效果图曝出“彩虹之门”的最新造型,即双塔再加双小楼的设计,包括两高、两低共四座的写字楼。
直到今年11月30日,市规划国土委官方微博“北京规划”发布消息,变更为“通州三塔”的项目建筑主体由三座主塔、群房及地下室组成总建设用地面积4.71公顷,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对于“彩虹之门”被“通州三塔”所取代,不少网友称,新方案从美观的角度比原方案差太多,不能称为新地标。也有网友表示,塔自古就是通州的象征,有“一支塔影认通州”的说法,“塔影”指的就是燃灯塔,这座建于北周时期的古塔就矗立在大运河北端西畔,与“通州三塔”相望倒也相得益彰。北青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彩虹之门”的设计方案进行更改,主要是因为原有的建筑设计使用面积和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且运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按照此前的发布,“彩虹之门”的竣工时间应该为2019年12月,相关部门表示,该项目的最终规划方案还在确定中,拟于近期开工。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