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褪去 “康师傅关停”乌龙背后的行业隐忧
方便面行业面临食品安全与消费升级双重压力
本报记者 吴琼报道
一提及方便面,相信许多人都再熟悉不过了。这个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食品,自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大陆后,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达到404.3亿份,名列世界榜首。但与此同时,有关方便面行业内部的负面新闻也不断被传出。
自2014-2015年康师傅被曝出“黑心油事件”后,近日一则有关“台湾康师傅”解散的消息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康师傅要倒闭了”“今后再也吃不到康师傅方便面了”等传言便在各社交平台疯传。
为此,康师傅控股于2017年1月2日连夜发声明澄清,大陆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始终聚焦主业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无任何不利影响。另外,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经营范围仅限台湾地区,主营业务是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因2015年后本公司在台湾地区已不再委托其他公司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该子公司已无任何实质经营业务。
尽管这一事件是乌龙的,但方便面行业的困境却是现实存在的。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方便面销售已连续4年呈下滑趋势,该行业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局。2014年,全国原有的28家方便面企业仅剩22家。其中,有9家销售额下跌,全行业产量下跌10.6%,销售额下跌7.9%。即便是排在前四位的企业,如康师傅、今麦郎的销售额也分别下滑了3.45%、48.18%。
消费升级 方便面不再“受宠”
近年来,方便面行业确实在走下坡路,行业困境由来已久。在知名经济学者、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郭凡礼看来,这并非单个企业所能解决的。该行业已经由成熟产业向夕阳产业过渡,且同质化严重、生产成本高、固定资产占比过高、管理顽疾难解、利润率逐渐下滑。
“虽说在2015年,该行业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无论从产品的色泽、口味、口感还是规格、外形以及包装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突破。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企业促销活动结束后,高颜值的产品热度退去,部分产品出现了销售下滑的现象,产品品质提升亟待解决。”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副主编郑宣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方便面整体市场的销量衰退了5.4%,销售额增长了2.3%。而仅康师傅方便面一家的销量及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便分别占了42.5%、50.0%。
即便如此,在2016年前三季度报中,康师傅控股收益为69.13亿美元,其中方便面收益约为25.11亿美元,比2015年同期少了3.43亿美元,跌幅达到12.01%。另外,财报还显示,2013年-2015年,康师傅控股的收益分别为109.40亿、102.37亿、91.02亿美元。与之对应的股东应占溢利则由4.08亿元下滑至2.56亿美元,下滑幅度不可小觑。
之所以会导致方便面行业陷入困境,在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除了宏观经济因素外,还有来自于中观的行业危机。
“中观的行业危机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个大健康在突飞猛进的情况下,方便面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和标签还属于不健康的产品。”朱丹蓬说道。
对此,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也曾表示,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以及公共健康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绿色、营养、健康食品的追捧逐渐加强。与此同时,以方便面为代表的这类强加工型、油炸或大量添加类食品开始被消费者忽视。
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为362.49亿包,与去年相比下跌了8.54%。销售额为490.91亿元,较去年下跌了6.75%。
“如果我们的方便面在食材或辅料上能够有较大的创新和升级,也有可能会颠覆消费者对它的定位。但这需要很多时间和费用。”朱丹蓬指出。
他还举例道,“在这方面,统一与康师傅也做出了一些努力,如汤达人、黑白胡椒等产品,也是在往这个方向靠拢,只是短时间内还不会有较好的效果出来。”
郭凡礼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方便面行业即便是经历过几次大洗牌,存活下来的企业仍然无法突出重围,消费升级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将是致命的。
这也就是朱丹蓬要谈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即微观的企业以及消费者的问题。他指出,“在企业方面,关键是整个品牌、产品以及模式的老化。而在消费者方面,由于消费已经升级,但方便面产品却没有相应的升级。导致现在有许多的消费者对于方便面这个行业、产品等持有否定态度。”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棕榈油价格的上升也是影响方便面行业陷入困境的因素之一。且随着近年来各大网络订餐平台的兴起,人们对方便面的需求逐渐被其取代,挤占了大部分市场。
食品安全致消费者信心不足
随着方便食品行业品类近两年的销量增长放缓,品类均价也出现下滑,部分面米企业又开始实施低价竞争。郑宣东指出,这种价格战导致行业内偷工减料,食品安全等问题出现。
2012年7月,有媒体就曾报道称,在河南省工商部门对其市场上的方便面食品例行抽查时,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的多款、多批次方便面被检出酸价超标。
无独有偶,2014年,康师傅的“黑心油”事件也一度令该公司陷入食品安全的漩涡。据了解,2014年10月26日,康师傅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已于2014年10月13日终止了对台湾味全公司的康师傅商标的品牌授权,台湾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师傅”为品牌在台湾生产与销售方便面产品。
“黑心油”事件发生不到一年时间,2015年8月2日,一则“台湾导游称康师傅使用馊水油”的视频在网上又被疯狂转发。康师傅当时很快发布声明,澄清大陆产品与台湾黑心油事件无关。
但有业内人士透露,尽管康师傅已尽量与之撇清关系,以减少味全“黑心油”事件对其的不利影响,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这主要是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不足。尽管在这之后,该行业也一直在努力宣传产品的安全和营养,但不安全的标签在消费者的心里却早已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方便面行业的发展,也使行业陷入困局。
在郭凡礼看来,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自从三鹿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被曝出后,食品行业风声鹤唳,相关企业生怕跟安全问题扯上关系。而康师傅作为方便面行业的龙头之一,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必然心知肚明,“黑心油事件”的出现是加速康师傅及方便面行业进一步衰退的因素之一。
朱丹蓬也同样认为,康师傅的“黑心油事件”,是导致康师傅在整个品牌受损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它的持续的发酵,首先受害的就是台湾。
他解释道,“在整个台湾,有很多的零售行业、企业都在抵制康师傅,这也是康师傅撤出整个台湾市场的很重要的原因。”
在他看来,之后黑心油事件对于整个方便面行业来说也是有抹黑的连带效应。演变成统一、康师傅、华龙、白象等,都受到这方面的冲击。所以说,黑金油事件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灭顶之灾。且康师傅在这方面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需要看到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GB17400--2015)于2015年颁布实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但在郑宣东看来,由于消费市场对方便面长期的误解,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等负面新闻不断。使得产品发展遭遇连续4年滑坡。他认为,政府应对食品行业的正面宣传加以完善。
他还认为,方便面作为一个快速创新和发展的行业,应在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之上,建立相关的质量标准配套设施,以服务于产品创新和行业自律。同时,还应倡导方便食品行业团体标准的建立,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创新,从而繁荣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更丰富的选择。
“目前,方便面的相关企业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还是更多地关注其口感、口味、外形、成本及工业化生产的难易程度上。对产品配方的营养配比关注甚少。”郑宣东对记者说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是人们饮食的多层级需求。健康、营养的食品是人们饮食追求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新的膳食指南出台后,对于降盐的需求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他认为,未来,企业应将更多地关注点放在产品的创新上,通过工艺的改进和对营养、安全的基础研究,使行业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产品线。
(中国产经新闻报)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