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资料图片)
1月9日,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局副局长赵辉透露,全市将围绕“一主三副”的城市结构,今年3月底完成浑南主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月底完成三大副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届时,全市的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将不同程度得到提升。
生态格局:
协调山、水、田、城的布局
全市将围绕“东山西水、一河两岸”的规划布局,重点开展“一河两岸”综合提升规划、浑北主城环城水系规划、浑南主城环城水系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多规合一:
业务协同共享平台上线运行
围绕绘制“一张蓝图”的工作内容,开展《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研究》的编制工作,今年3月底建立“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共享平台并初步上线试运行。
高速公路:
建立一小时交通圈
打造沈铁、沈吉、沈彰、沈丹、沈营、沈康、沈抚、沈大八大交通走廊,建立一小时交通圈,加强沈阳的中心性以及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
路网建设:
开建东一环快速路等
近期启动建设东一环快速路、长青街快速路,形成东部复合通道;建设浑南大道快速路、胜利大街快速路,将二环功能南移,形成南部复合通道;建设沈辽路快速路,北一路二期隧道,完善放射线快速路。
跨河通道:
预计长安桥今年建成
目前,跨河通道长安桥正在建设中,预计在今年建成。长安桥长1.5公里,双向6车道,跨河通道平均间距将缩短至2.4公里。今年,还拟建双向6车道的中央大街桥和双向8车道的东塔桥。中央大街桥建成后将在三环以西形成铁西新城与苏家屯联系的重要通道,北起沈水东路南至祝科街的东塔桥,也将在东南部地区形成重要的跨河交
通通道。
慢道系统:
人车分离串联公共空间
以水系为核心、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系统分离为原则,建设区域性慢道系统,串联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及历史建筑、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
管廊建设:
建设三条新老城区综合管廊
推进南运河管廊、南北二干线综合管廊和铁西新城25号路综合管廊的建设,老城区通过综合管廊建设整合地下基础设施空间,新城区通过综合管廊建设构建市政干线骨架。
海绵城市:
沈河东部新城成为示范区
“海绵城市”示范区域区位于沈河区东部,东至满堂河,西至新东四街,南至浑河,北至沈吉铁路,面积约23平方公里。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污水改造:
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今年将启动北部、沈水湾、仙女河、西部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将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60万吨/日的规模,扩建到80万吨/日。对细河(二三环间)、白塔堡河(和平段)、小南河(造化排支)进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方月宁张晓宁
摄影记者孙海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