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旧工业厂房改造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有形市场腾退转型三种方式,疏解腾出126万平方米存量空间,用于发展文化传媒、创意设计等“高精尖”产业。记者日前在京交会上获悉,两年来,国家文创实验区转型升级了20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已吸引3.6万家文创企业入驻。2016年,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1600亿元。
定福庄西里2号,原北京齿轮厂位于国家文创实验区腹地,曾是北汽的齿轮和变速箱生产基地。走进6.6万平方米的厂区,时尚感和怀旧风交织而来:高大的红砖厂房斑驳古旧,内部仍保留苏式锯齿屋顶,而星罗棋布的后现代雕塑、环绕园区的空中跑道和咖啡厅、健身房,又迅速把人拉回当下。
本月,这家与新中国同龄的老厂子,将正式变身“齿轮场”文化园。
2015年初,北齿的生产环节外迁河北黄骅,记者也曾来此探访。当时,车间里破旧不堪,散落着旧机器和满地机油印。短短两年,利用空间和挑高优势,体量庞大的车间转型成了时尚发布秀场,已举办多场世界知名品牌的汽车发布会,未来还将成为园区企业的品牌发布平台。“齿轮场”负责人赖嘉宾介绍,园区还开辟了书店、创意空间、艺术长廊等配套设施,为创意人才提供智能化服务。还没开园,已有数百家文创企业排队等候,希望能有入驻的机会。
朝阳区曾是工业基地,至今保留着很多大型厂房。和齿轮厂一样,胜利混凝土建材厂的水泥筒仓、京棉二厂的纺织车间、北京工艺的老旧仓库,在保留了工业痕迹的同时,正在转型升级主打“高精尖”文创产业。
寸土寸金的朝阳区,一边是老旧厂房、传统商业、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另一边则是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创园,在疏解腾退后的空间里孕育而生。
通惠河南岸,推开华膳园的朱红大门,一幢幢中式建筑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考察多家文创园之后,新浪动漫被这里的低密度绿色园区打动,决定落户。开园一年多,华膳园国际传媒文化产业园已吸引50家文创企业,其中包括3家上市企业。数年之前,华膳园是一家餐饮休闲酒店。“表面看起来热闹,但要养活400名员工,成本高,利润薄,一年到头绷着弦,现在,园区满打满算只有5名管理层员工,才一年就扭亏为盈,上缴税收翻了4倍,从经营传统的餐饮休闲业到转型经营文化产业,我们尝到了发展‘高精尖’产业的甜头。”华膳园副总经理游洁感慨说。
“近年来,朝阳区一直探索文化产业更新城市存量空间资源发展模式,不仅没有新增产业用地指标,而且还实现了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目标。”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主任丰春秋说。2015年至今,通过改造工业厂房、升级商业设施、腾退批发市场,20个特色文创园陆续亮相,吸引了52家上市文创企业,掌阅科技、优客工场、微票儿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和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据统计,国家文创实验区注册文创企业达3.6万家,去年一年的收入达1600亿元,其中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移动新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等领域企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0%以上。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