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主场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幕。活动围绕文物和非遗两大主题宣传展示进行,两大主题分别为“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开幕式现场,来自全区各地、个个身怀绝技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进行了广场展演、互动展销活动。在传承人的帮助下,一些观众或参与到蒙古族服饰制作、马鞍制作的现场体验活动中,或与布贴画、新城蛋雕、剪纸等项目传承人互动学艺。内蒙古博物院的流动数字博物馆车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体验。流动数字博物馆车自2013年5月8日首次展出后,已经累计展出255场,行驶2.3万公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来,内蒙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今,法规建设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热情显著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断惠及各族人民,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融入内蒙古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为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同主办。开幕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舞台展演。主办方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颁发了证书,发放了2017年自治区传习补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丹)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