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北京:功能俱全 家庭医生护健康社区生活享便利

来源: 北京晨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石景山区某药品库房,已开始试点社区药品配送上门。  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最小单元,也是居民生活的重心,近五年来,“一刻钟服务圈”不断完善提升,解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问题,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随着医改的推进,市民不用走出社区,就能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了。

医联体 齐·捷·顺

“大手拉小手” 社区看病路渐畅

近五年来,随着本市医改的深入推进,无论是家庭医生的团队模式,还是医联体建设,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是比别人快一些,却步步扎实。中心主任韩琤琤带领着她的团队始终都走在医改的最前端,以至于同行朋友常常会半开玩笑地说“三个月不来德胜,感觉就有点跟不上趟儿了”。韩琤琤说,“近五年的医改,我亲眼见证了基层社区医疗人才、环境和信息化这三大基础设施的完善。五年间最大的变化是来社区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社区中心的功能定位,正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健康维护。医改之路,艰难又漫长,而我们愿一直做居民健康的守护者。”从2012年至今的五年间,医联体已如同星星之火,在全市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首创“家庭医生”团队模式

2012年,北京市当时开始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这之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是进行慢病管理,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当时国家并没有模式,也没有考核指标。

2010年,韩琤琤作为首批优秀的基层社区医疗管理者被选派去英国学习,那时候关于“家庭医生”的雏形就在英国学习的过程中开始在她的脑海里酝酿了。“当时我就想如果把我们的医生和护士也组织起来,有固定的目标诊疗人群,医患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互信关系,这不就可以更好地管理慢病了嘛。”有了想法回国后她就开始在德胜社区付诸实践。随后,政府层面也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的慢病管理。于是,抢先一步的德胜社区的这种创新模式就为西城区和全市树立了典型。

从缺医少药到武装齐备

5年前,北京的大医院内就已经是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而很多社区都是门可罗雀,即便是像德胜这样始终走在改革前列的基层医院也同样面临如何吸引来病人的窘境。

“社区的短板第一是缺药,第二是缺检查设备,第三是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医院,病人来了我们这儿,很多检查都做不了,如果我是患者,我也会选择大医院。”

韩琤琤至今仍记得以前申请很多检查设备的步履维艰:比如申请购入一台全自动生化仪、X光设备,申请被驳回。再申请,再次被打回。无论是一个二三百万的设备投入,还是仪器超期服役,想要购置新的往往要经历几轮“挣扎”。

而最基本的检查,比如病人咳嗽要照胸片,化验要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在韩琤琤的印象里,近几年,这些设备的审批放开权限逐年在加大,政府也看到了患者的实际需求。就在前年,德胜社区又申请了第二台彩超,今年还申请了可用于甲状腺等小器官检查的更清晰的超声设备。随着这些仪器的引入,检查的范围越来越广,从黑白到彩色,清晰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德胜社区已经实现了血液生化检查设备的全自动化。

社区药库“瘦身”已达零库存

今年4月8日,本市启动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医改两个月,德胜社区的门诊量增加了31%。病人与社区医生的粘合性、信任度、紧密性越来越好,这其中,药品的到位满足了慢病患者的实际需求。

“五年前,社区药品目录没有放开,我们的大夫想开一些药给病人也开不了。随着今年4月8日的改革,可以说现在社区用药问题已经解决。”韩琤琤说,实际上,近十年来她所做的一项工作是一直在给社区药库“瘦身”,到2014年,德胜的药房就已经实现了“零库存”。

整个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00多平米,最早的药库就占据了225平米,有储存就要有人马,另外药品储存还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药品霉变、失效等,人力成本高,还占用房屋资源,因此,从2006年开始她着手“瘦身药库”,从225平米缩减到80平米。减少的面积由科学化的管理、频繁进药来弥补,实际上降低了成本。

直至2014年,德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药品的“零库存”,库房前移至药品配送企业,天天送药,卖出一盒药系统内部就能看到少一盒药,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盘存。

医联体“大手拉小手”始于德胜

现在在全市普遍推广的医联体模式最早也来自于德胜社区。“2007年9月中旬我们与人民医院一起在做一个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科研课题,探索尝试三件事,第一是能不能双向转诊。第二是试图开发一个平台,建立一个转诊的指标。第三是由大医院对基层实行技术帮扶。”探索的初衷是韩琤琤和她率领的社区医生团队看到了当时患者的实际转诊需求,他们很希望能帮助病人搭建这样一个快捷的通道,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大医院的技术指导。

2012年起,本市范围也开始探索这种患者分级诊疗的模式,朝阳医院作为首个试点。德胜最初的科研课题是叫“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市级层面取首尾两个字,将中间的“共同”改为“联合”,当年11月7日全市首个“医联体”——“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成立,推出分级诊疗服务。而先走一步的德胜社区这时候已经建立了和人民医院、北大医院的成熟转诊模式,基层与大医院可实现2分钟内的系统顺畅转诊,与此同时,德胜社区还与人民医院实现了化验结果互认,去年德胜与北大医院转诊达到了4651人。

■数据回放

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累计建成1342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2540个社区,覆盖率达到84%,惠及1569万社区居民。

北京制定《关于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工作的意见》,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模式,提高社区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目前累计建成“智慧社区”2221个,覆盖75%的城市社区。

“十二五”时期共投入专项资金3.8亿元,购买了2432个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撬动配套资金3.08亿元,参与社会组织43509家,其中80%以上项目服务于社区。

截至2016年底,全市社区志愿者实名登记注册人数达到164万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1.5万支。2016年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项目5340个,年度服务工时达1165万小时。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徐晶晶 张璐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