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时隔两个月,当记者再次来到昌图县曲家店镇嘎甲村汪少波中草药专业合作社时,原先齐腰高的黄芪已经收割完毕,刚刚深翻过的泥土黝黑光亮,空气里弥散着泥土与药材的混合香气。
正在地里清理荒草的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汪少波说:“这两年,社员靠种黄芪腰包鼓起来了,买车的买车,盖新房的盖新房。党的十九大就要召开了,大家盼着有更多扶持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出台,准备大干一场呢。”
回忆起前些日子收割时的情形,社员张伟难掩兴奋之情,“好家伙!河北来的大货车就扎在地头,有多少要多少,当场收货当场点钱,一分不差。”
2016年,张伟种了1.2公顷黄芪,由于是两年生黄芪,药含量高,每公顷卖出6万元,比一年生黄芪每公顷多卖1.5万多元,大家都夸张伟有眼光。
种植结构调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汪少波对此没少费心思。一个偶然的机会,汪少波得知一位内蒙古的朋友种黄芪发了家,便只身到内蒙古考察学习。回来后,他就开始试种,没想到,比种玉米每公顷多收入1.5万多元,而且商家告诉他,种多少收多少。第二年,汪少波便一口气种了20公顷,结果又是个大丰收。
2013年,汪少波成立了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嘎甲村30多户村民集体加入合作社。社里统一采购生产材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黄芪的品质,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为了扶持嘎甲村搞中草药种植,铁岭市按照每公顷补助4500元的标准补助黄芪种植户。好政策进一步调动起嘎甲村村民种植黄芪的热情,2017年,汪少波中草药专业合作社黄芪种植面积已达130多公顷。来年,合作社还要扩大药材种植面积,试种龙胆草、牛膝等中药材。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感到振奋,也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既要带好基层党员队伍,还要带领村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让大家的收入更多些,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汪少波说。(记者 姜义双)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